【摘 要】
:
中国古代移情观产生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特定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尤其是儒家的思想文化语境中.移情,即外物移易人之性情,有时写作"移人".移情作用包括具有否定性
【机 构】
:
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
【出 处】
:
中华美学精神高端论坛暨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移情观产生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特定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尤其是儒家的思想文化语境中.移情,即外物移易人之性情,有时写作"移人".移情作用包括具有否定性价值的声色移情、习俗移人或移性、言论移人及功利移人等异化作用,及具有肯定性价值的教化移情与自然移情等同化作用.中国古代诗教"移情"观念与上述二个方面均有密切关联,体现了鲜明的美善统一思想.在当下"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文艺消费时代,强调关注出于"正风俗"需要的作为负面批评的移情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肯定性的教化移情,体现了教化"既是审美性教化又是历史性教化的功能".将"教化"作为"移情"的重要手段,将"移情"作为"教化"说的重要术语,有助于我们重新阐释"移情"说的内涵,并进一步评价"移情"论在古代文艺批评中的重要地位.诗教移情与文以载道,均为中国文论中的核心思想.
其他文献
建立虎耳草水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及其抗前列腺增生作用之间的谱效关系.用HPLC建立24批不同产地虎耳草水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在相似度分析、聚类分
文章指出柳宗元的传状文大多符合传统史书人物传的写法,柳宗元能写人物传记,以补史事之不足;也能为小生物或无生命之物写传,成为一大特色。
刘禹锡的文章,无论是严谨博辩的论说文,还是文辞优美的辞赋文,或是书启,或是表奏,整体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尚实」.本拟从文学观、散文的创作,以及散文的
谢绛(994~1039),字希深,庆历前期著名文人.《全宋文》辑其文15篇,《全宋诗》中录诗4首,《联句》7首,从谢绛存世诗文数量来看,很难对其文学创作做一全面研究.但作为庆
柳宗元以善写山水散文而为人所称道.《柳宗元集》卷29标目"记山水",收文11篇,依次为《游黄溪记》、"永州八记"、《柳州东亭记》、《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其中前9
柳宗元的“山水记”而“素称奇构”,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山的意义。此前用诗来表现的山水题材,柳宗元用文来表现,其开创性意义堪比谢灵运。这种“奇构”,形式精致,多用
欧阳修崇尚儒学,长期接受儒家思想的浸染与熏陶,形成宽和仁厚、蔼然平易的个性,他又以明道复古、革新时政、振兴古文为人生理想与追求目标,且接受《史记》《汉书》等史
苏洵曾修礼书,自认为礼书属史,深知"遇事而记之,不择善恶,详其曲折,而使后世得知而善恶自著者,是史之体也",足见撰史的实录精神.其历史审视说来不过是文人常有的事,
海德格尔对传统美学学科甚为不满,于是在革新现象学方法的同时,将传统形而上学美学创造性地阐释为了存在论美学,并实现了美学的生活论转向.这一点在其美论上表现明
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从听觉传统出发,结合中国最具特色的"气"论概念,可以深刻地把握中华美学"和"的精神."气"论是中华美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