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穗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生极其普遍,不仅导致玉米减产,还因病菌产生毒素引发人和畜禽的多种严重疾病.镰孢菌是引致玉米穗腐病众多病原之一,其中在我国又以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禾谷镰孢复合种(F.graminearum Clade)为优势致病种.本研究通过采用产毒基因分子检测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分离自我国不同地区玉米穗腐病的致病镰孢中的轮枝镰孢和禾谷镰孢复合种进行产毒基因鉴定和产毒能力鉴定,以期获得两种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菌的产毒类型和地理分布规律,为未来病害防控和食品安全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128个镰孢菌菌株分离自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甘肃、宁夏、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安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个地点的玉米穗腐病籽粒样本,其中53个禾谷镰孢复合种菌株来自15个省份,78个轮枝镰孢菌株来自18个省份.对禾谷镰孢复合种和轮枝镰孢分别进行了NIV、15-AcDON、3-AcDON毒素和FB1、FB2、FB3毒素合成基因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53个禾谷镰孢复合种菌株中,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山东、安徽、宁夏、甘肃均只检测到15-AcDON毒素类型,在贵州、云南两省只有NIV毒素类型,陕西陕南样本中3种毒素类型均有,而陕西关中和陕北样本均为15-AcDON毒素类型;在75株轮枝镰孢分离物中,均能检测到伏马毒素(FB)产毒基因的存在.HPLC检测结果与分子检测基本吻合,在禾谷镰孢复合种中,49株检测到15-AcDON,产毒量为每克菌丝干重543 ~5 438 205μg,其中产生15-AcDON毒素能力较低的菌株主要来自贵州、云南和陕西;14个菌株产生ZEN毒素,产毒量为每克菌丝干重177 ~19 896μg;有4个分别来自甘肃、河南、山东和贵州的菌株未检测到DON和ZEN毒素的产生.在75株轮枝镰孢分离物中,57个菌株能够同时产生FB1、FB2和FB3毒素;9个菌株不产生FB2素素,其中4个也不产生FB3毒素;9个菌株未检测出FB毒素,与分子检测结果不一致;在产生FB毒素菌株中,47个菌株以产生FB1毒素为主,18个以产生FB2或FB3毒素为主;在产FB毒素菌株中,FB1毒素的产毒量为每克菌丝干重230~1 841 640μg,FB2毒素为每克菌丝干重299~186 490μg,FB3毒素为每克菌丝干重28~35 631μg;FB毒素的产生能力与病菌的地理分布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