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新中国成立以来华北农村服饰变迁--以山东省梁山县为个案

来源 :首届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饰是人们衣着、发型、首饰及其他附属品的总称,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马克思曾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年鉴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费尔南·布罗代尔也指出:“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这些镜头同时显示不同社会的差别和对立,而这些差别和对立并非无关宏旨”.服饰不仅具有保护和装饰人们身体的功能,而且以非文本形式记录社会生活的变迁,承载政治、经济、文化等丰富内涵.新中国成立以来华北农村服饰发生了巨大变迁,就其研究不仅能使了解服饰变迁的轨迹和规律,还能更加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社会生活嬗变路径和历史面相.学界对建国以来服饰变迁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农村服饰变迁的研究颇欠缺.本文在广泛田野调查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运用传统与现代等理论,利用政府档案和田野调查材料,以山东省梁山县为个案,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华北农村服饰变迁加以实证考察.
其他文献
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涉及各方面的、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求社会各部门高度重视、统筹协调、步调一致、全员发力。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在实施进程中,坚持总领全局、掌握方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这是一种文化追求和使命担当。要切实围绕“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这个乡村文化振兴永恒的主题,传承和提升农耕文明的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加强乡村文化生态建设作为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性工程,利在当代、泽惠后世.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中,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新型朝阳产业形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旅游实现文化价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对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增强和提升乡村文化自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新时代乡村“文化+旅游”振兴具有
而乡贤文化,源出于乡土,根植于乡土,最终的目的也是服务于乡土。无疑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传承与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既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亦是推动地方贯彻落实该战略的一项良好举措。
本文对旅游开发背景下文化空间的功能适应性进行评价,分析空间功能的不足之处及原因,希望为文化空间功能的进一步活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乡村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理念和规范约束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然而,随着现代化过程的推进,个体逐渐从地缘共同体和乡村文化的制约中解放了出来,现代性的力量撕裂了传统文化所编织出的网络直接作用于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个体.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个体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价值体系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与解构,导致个体对传统文化逐渐丧失了认同感与归属感,使乡村文化失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由于政策、资源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浙江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在2006年位列全国前三.本文以浙江省余姚市芝林村为例,探索其生态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乡村振兴的影响,针对当地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可以为当地的文化振兴提供参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划时代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理念,既为中国乡村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也为农村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是今后一段时期统领中国农村发展的总纲领.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要求,对如何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新方向.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振兴乡村文化,不能任由文化载
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不少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政策,然而,党和国家的这些政策和措施还远不能消除中国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乡村依旧是中国文化建设最薄弱的地方.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乡村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乡村的文化建设仍然较为滞后,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本文针对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的特点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在乡村文化建设实践中积累经验.
“北回归线上的足迹”项目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得到政府支持、乡村携手和游客的欢迎。项目正在有效推进中,表现了蓬勃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回归自然、回归历史、回归心灵”为理念,引领公众走进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探索和保护自然,体验绿色健康生活。这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引领了健康运动的时尚,而且通过“旅游+乡村振兴”的模式更是让旅游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促使乡村振兴战略更
对于种植业结构改革的原因,黄富荣认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中央农村改革政策的出台,为农村种植业结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市场导向、经济规律的作用,使农民逐步放弃了产品经济的思想,树立了商品经济的观念,一些低收入产品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农村产业结构的改革,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一些相对省工、省力、机械化度高的作物便成为大多数农民的选择.赵晓峰则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