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野与地域融会——清华园近代住宅的建筑历史价值及其有效保护

来源 :2008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le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11-1948年的37年间,清华园中陆续建成七片教职员住宅区.这些住宅包括中国传统院落式、双拼单层外廊式、现代风格的庭院式等类型,由天津华信工程司,基泰工程司,以及建筑师亨利·墨菲、安诺、庄俊、沈理源、张镈、林徽因等主持或参与设计.文章在梳理清华园住宅建筑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揭示其中蕴含的中国近代住宅发展演变和历史文化信息,针对现存这批近代住宅仍被任意使用与改建的处境,提出抢救性保护清华园名人故居的呼吁.
其他文献
本文对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规划问题进行了探讨。以高科技生产为主的制造类工业园区,在经历起步、发展、调整、整顿等阶段后,正面临用地、技术、经济、生态、文化等多层次的发展需求。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规划方案,提出将生产工艺、总体规划、单体建筑、生态景观四位一体的设计观念,并创造性地在大型厂区规划中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和设计手法,以期达到用统一规划技术措施、保障分步实施效果的终极目标。
航空工业是重要的战略产业之一,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航空产业的计划,航空工业迎来了大发展时期。航空产业的发展应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新形式,满足城市化发展要求。本文以中国一航(天津)高技术产业园区概念规划为例,详细分析了航空工业产业园区的特点,在生态工业园区理论指导下,对航空特色的产业园区的规划模式进行探索,构建一个集约高效、技术合理、生态环保的航空产业园区。
随着工业旅游在我国的方兴未艾,工业建筑提高了对市场及社会需求的开放性和适应性,以开发旅游卖点、展示企业产品特质和工艺水平为主旨的功能空间--工艺展示空间应运而生,成为工业建筑形制探索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工业旅游对工艺展示空间的需求特点,从设计实践出发探讨展示与生产功能契合的可操作性,进而结合国内外实例,对我国工业建筑中工艺展示空间的发展趋势加以预判。
乳品工业建筑在工业建筑中具有很强的行业特征,近十几年来我国乳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乳品生产量高速增长,乳品企业生产规模接近世界水平。乳品工业建筑的设计体现了现代工业建筑的特征,笔者近几年设计了二十多项乳品工业建筑,也访问了几家国外乳品工厂,经比较感受很深,中国乳品工业建筑的设计接受了世界乳品工业建筑的理念,同时由于文化、管理水平、设备技术、建筑标准的差异,中国乳品工业建筑也深深地烙上了中国特色。
本文对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工业建筑专业学术委员会第七届工业建筑学术研讨会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文章围绕组织灵活多样的学术活动、举办优秀工业建筑评选、与《工业建筑》等杂志的合作情况、对工业建筑概念的探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本文从总体布局及外部空间设计、平面功能及内部空间设计、立面造型设计等方面介绍了天津卷烟厂综合办公楼的设计过程,阐述了工业建筑办公空间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达到高效率、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及方法。
本文对风景名胜区的索道建筑--索道站房设计体会进行了介绍,探讨了索道站房建筑在不同地域环境下,完善自身的功能要求与获得地方的文脉认同的途径,以求得现代与传统的和谐统一。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出现的物流中心,对建筑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本文结合上海某物流中心改扩建工程的设计,介绍了物流产业建筑选址规划、功能分区、平面布置、物流仓库、环保节能等设计要素在实践中的运用与发展。
在中东铁路的修筑中发展起来的城市哈尔滨,教堂建筑也得到迅速地发展.俄侨新墓地中的圣母帡懞教堂现为全国唯一恢复宗教活动的东正教堂;俄侨新墓地中的圣母安息教堂是哈尔滨市保存比较完好的教堂之一.
在近代中西方建筑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中国内陆的乡土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西风东渐"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历史背景的回顾及思考,结合实例并与现当代乡村中的某些建设现象相比较,分析了近代乡土"中西合壁"建筑"精致并存"的特点及其独特的审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