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临清市地处山东省的西北地区,与河北省搭界,京杭大运河从其旁流过,临清市是古代中国南北贸易重要的水上运输中转站。因此它在清朝时非常繁荣,很多商人和游客都会在此驻足,而且大多商船都有压船的镖师,他们在临清市休息时,会在进行交流,互相切磋学习,致使临清市有着丰富的武术文化,临清肘捶也是因此应运而生。临清肘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具有鲁西北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拳种,具有很高的考察和研究价值,但长久以来体育史学界对其历史研究和发展对策的研究严重不足,传承人对其传播和推广力度很强,奈何效果并不明显。本文从临清肘捶的文化传承价值,实战价值,健身养生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论文研究过程中,本人利用天津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查阅了大量的各类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期刊以及优秀硕士论文等资料,查阅了民俗学、文化学、武术学等方面的书籍,并进行分析、整理,为本论文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以便论文研究的顺利,从中寻求研究的最佳思路。2.访谈法:通过对临清肘捶的调查以及传承人的访谈资料总结该项目的特征以及了解该项目存在的困难,以便得出结论制定对策。3.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当地的社会与文化。笔者为山东省临清市人,有先天优势,多次与传承人进行交流,参与他们平时的训练,以便收集第一手资料。研究结果: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安定,越来越少的人真正的去练习武术,这是所有武术拳种都面临着的严峻问题。也是因为现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白天工作已经比较劳累,晚上大多都是在家休息,很少会有人再练习强度较大的武术功法。2.经过笔者的调查发现,现在还在练习或者从事武术相关活动的肘捶门人,年龄偏大,大约都在六十岁左右,中青一代传承人较少,几乎要出现断代的情况。近几年也就是传承人申孝生先生会去广东,福建等地传艺交流,在南方等地有徒弟门人,但在传承地山东临清,肘捶的发展并不理想。3.在2009年临清肘捶研究会正式成立,主要依托于传承人申孝生先生与其徒弟共同经营,当地政府、体育局对其组织并没有大力支持,研究会资金主要是申孝生先生和其徒弟提供,因为人员较少,资金捉襟见肘,无法支撑宣传和走访交流的费用。4.肘捶的基本功、套路和对练功法较为复杂,难度系数较高,与其他门派功法相比,入门困难,很多学生都半途而废,而且肘捶门收徒较为苛刻,徒弟决定练拳后要在师傅身边待够3年,师傅才决定要不要正式收徒,很多学生看到严格的门规,都望而却步。研究结论:1.临清肘捶现在的传承人申孝生先生已经74岁高龄,自幼开始学习武术,具他自己说,他会的拳种不下20种,都是年轻时走南闯北交流得到,老先生就是一部活着的武术宝典,虽然他现在身体尚可,还会不定期的外出走访交流,但在访谈中,可以明显感觉出其记忆力大不如前。所以可以把肘捶的习练拍成视频保留下来,多收弟子保证传承的延续。2.每一位肘捶的传承人都应该把肘捶的传承和发展看成自己的事,共同努力,发展临清肘捶研究会,多和其他门派交流学习发展推广的经验,取其长处,去其糟粕,找到最适合肘捶发展的路线,制定目标,才能更有动力的发展和传承它。3.应该加强政府的干预,政府做导向,为临清肘捶的传播和推广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给肘捶习练者提供一个专门的场地,进行平时的练习和教学活动,也可以多组织表演和比赛,让大众更直观,更清楚的了解这个项目,提升大众对肘捶的兴趣。只有练习者越来越多,项目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4.临清市第一中学已经被确立为山东省150所省级体育专项特色学校,而它的专项正是武术,临清肘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临清市本土项目,应该第一个进校园,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体制,又有利于肘捶的传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