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促进人工骨血管化的研究

来源 :第一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j1963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血供不足的原因,大段骨缺损的治疗非常困难。为了在骨缺损的修复过程中,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提供充足的血供,我们设计构建能够同时编码基因VEGF和Ang-1的腺病毒载体。腺病毒的构建参照经典的方法并加以优化,得到了三种病毒,分别是编码VEGF、编码Ang-1及同时编码VEGF和Ang-1的腺病毒。这些构建的腺病毒可以高效的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MSCB)。Real-time和ELISA证实转染后的MSCs表达病毒所携带目的基因的时间可达3w。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增殖实验显示基因转染后的MSCs可加速EPC的增殖;进一步实验证实VEGF和Ang-1双基因转染的MSCs能够促进SD大鼠缺血皮瓣的存活。最后,将转染双基因的MSCs与优化改性后的快速成型人工骨材料PLGA复合,制成活性化人工骨,用于新西兰大白兔桡骨大段骨缺损(1.5cm)的修复。结果显示双基因修饰的活性化人工骨对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有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斜行截骨结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平均年龄53.6岁;41-65岁),采用胫骨近端斜行截骨结合关节镜清理术进行治疗。截骨面从胫骨结节近侧胫骨前方斜向胫骨结节远侧胫骨后方,与胫骨纵轴成30?夹角,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和外固定支架固定。全部患者获得至少18个月随访。临床评估采用放射学、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V
目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hip,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晚期常须行全髋关节置换以缓解疼痛,恢复功能,但髋部的异常解剖导致手术难度较大,且受骨盆骨量的限制,假体的生存寿命受到影响。为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中的疗效进行术后中期随访(5-7.4年),回顾性
目的:与普通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近期临床效果,观察研究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前和术后近期患者血液和尿液中金属离子浓度(铬和钴)以及肝、肾功能变化情况,为后续的进一步中、远期随访观察提供基础。方法:1、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随机行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和普通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各23例,术后平均随访两年。术后比较分析包括
目的:研究药物载荷和体液浸泡对阿仑膦酸钠纯粉复合丙烯酸骨水泥(PAIBC)的疲劳性能、静态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规律,并探讨机制。方法:激光散射法测定纯粉粒径。制备不同载荷的PAIBC试件,根据纯粉载荷及试件贮存环境进行分组,检测抗压强度、压缩弹性模量、抗张强度、抗弯强度和疲劳寿命,威布尔频率函数法分析疲劳性能。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并定量分析显微结构。结果:纯粉粒径为4.67μm~44.21μm
目的:探讨膝关节高度屈曲畸形的临床特点和矫形手术的技巧。方法:对8例膝关节屈曲畸形大于60°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均使用了旋转铰链式假体(Plus RT-solution),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2-73,平均63.3岁。术前诊断:骨性关节炎5例,创伤后畸形愈合1例,结核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创伤后畸形愈合的病例采用原膝关节内侧入路,其余患者均使用正中切口髌骨内侧入路,所有病例
目的:探讨止血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连续入院的80例拟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前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止血带(止血带组,n=40),一组不用止血带(非止血带组,n=40)。评价指标为围手术期失血量、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术中栓子形成数量(总栓子面积与右心房面积的百分比,%Ae)。术前及术后3-10d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
目的:研究金属对金属混合固定型全髋表面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分析手术技术要点。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4月,对62例(68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性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金属对金属混合固定型全髋表面置换术。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16~63岁,平均36.4岁。手术方法按照K.De.Smet标准方法进行,术后对Harris评分、关节活动度和X线片进行随访。结果:失访3例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后I期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髋臼骨折行I期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前柱骨折3例,后壁骨折1例,后柱骨折2例,后柱合并后壁骨折2例,横形骨折1例,横形合并后壁骨折1例,两柱骨折1例。伤后8~37d,平均24d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新鲜髋臼骨折者,先用重建钢板或螺钉固定骨折以恢复髋臼壁的形态,将切下的股骨头制成颗粒状或块状植于髋臼内后安置臼杯。陈旧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Cells,HCMNCs)与大鼠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联合移植应用于大鼠脊髓损伤中的疗效。方法:利用Impactor ModelⅡ打击器制成4组共40例T10脊髓损伤模型,每组10例:DMEM实验对照组,HCMNCs移植组,SCs移植组,HCMNCs与SCs联合移植组。用HE染色、顺行示踪染
目的:通过对正常女性臂丛及周围组织进行三维重建,探索神经受压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虚拟中国人女性1号数据集C2-T3层面共计750幅图像对臂丛神经及其毗邻组织(主要为骨、肌肉及腱性组织)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观察神经占位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三维模型的臂丛神经各段(根、干、股、束)进行垂直切割,分别计算神经/间隙比值。计算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建后,可透过体表在任意角度观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