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间距对压气机旋转失速特性的影响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4年流体机械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t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动静叶排轴向间距变化对压气机左支特性的影响,采取在静子叶片表面埋入微型压力传感器的方法,对叶尖、叶中和叶根三个截面上的动态压力进行了测量.实验研究了六个轴向间距下压气机的旋转矢速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轴向间距对压气机矢速点的流量系数影响很大,转静子轴向间距减少,压气机矢速推迟;压气机刚进入旋转矢速的模态与轴向间距有关,轴向间距较大时,压气机首先进入多团全叶高旋转矢速,轴向间距很小时,压气机直接进入单团全叶高旋转矢速,转向间距不同,近矢速点的压力扰动也存在差别.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能消除泵站水泵吸水管内漩涡和流动分离的圆锥形防涡装置,为了验证该装置的有效性,建立了泵站水泵进水池和吸水管内三维湍流流场的数学模型,根据分区划分网格的思想,构造了任意形状的泵站水泵进水池和吸水管的贴体计算网格,编制了泵站水泵进水池和吸水管内三维湍流场数值模拟的计算程序,计算了无圆锥形防涡装置和有圆锥形防涡装置时,水泵进水池和吸水管内三维湍流流场,结果显示该圆锥形防涡装置能有效消除水泵
应用三维湍流计算方法和试验手段,对采用了新型三维导叶的混流式模型水轮机进行了研究.数值计算中,采用了全三维全流道的湍流计算方法,基于标准κ-ε湍流模型和SIMPLEC数值方法,从锅壳进口到尾水管出口,包含所有流道在内的整体一次完成计算,得到速度场和压力场的分布,分析了不同导叶形式对水轮机流动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了模型水轮机的能量特性和压力脉动情况.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对旋风分离器环形空间内的强旋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顶板和升气管附近的局部二次涡.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对比表明雷诺应力模型对环形空间内的强旋流动有良好的预报精度.旋风分离器环形空间不仅在顶板下存在有二次涡,而且在升气管外壁附近还存在有局部二次涡,局部二次涡的尺度比较小,而且沿周向有变化,呈现非轴对称分布.
本文对福建省水口电站带裙边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进行了全流道三维定常湍流计算,完成了200个工况点的计算,预测了水轮机的能量性能和空化性能,绘制了转轮在不同桨叶下的定桨特性曲线,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水轮机运行特性曲线.计算程序以雷诺时均连续性、N-S方程作为控制方程.选用标准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使方程组封闭.数值求解通过SIMPLEC算法实现速度、压力的分离求解,离散差分格式具有二阶精度.
本文将ADI、SIP及Krylov子空间法中的TFQMR、BiCGSTAB方法实施于SIMPLER算法,作为其内迭代求解方法,比较了代数方程不同求解方法的收敛速度,并分析了它们对算法健壮性的影响;发现:实施不同的内迭代方法,SIMPLER算法在健壮性上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别,所以算法的健壮性可以通过对代数方程求解方法或求解方法中部分参数的调整而获得有效地调节.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压力、速度与焓为原始变量的流体力学预处理方法,以时间推进方法为基础,能够有效地将可压与不可压流场的计算方法统一起来,同时进行可压、不可压、高马赫数与低马赫数流场的计算.文中导出了相应的Roe矩阵,为存在相变、激波等不连续流场的仿真打下基础.
本文对一段管系的气流激振进行了分析.采用有限元建模方法,考虑了管系的复杂约束、支撑、管系设备等因素对管系振动的影响,计算出了气流脉动激发的管系位移、转角响应幅值,从计算结果看出气流脉动对管系的振动特性有重要影响,在管道设计时必须加以考虑,最后提出了消除气流脉动激振影响的措施.
本文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并列方柱绕流的流场特征.对两个方柱的升阻力系数等气动力参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给出了方柱中心处的流向时均速度,研究表明:两个方柱后面的回流区长度有差异.本文也展示了湍流绕流过程中大小涡的演变情况.
空调多翼风机叶道中气流分离现象严重,"前盘"附近通流很少,是风机损失以及噪声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CFD方法对柜式空调用多翼离心风机进行了模拟计算,详细分析了叶道中尤其是"前盘"附近的气流分布.文中还针对风机内流场的不对称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风机进气口的安装型式:进气口的偏心安装.研究表明,空调多翼离心风机叶道中存在大范围的气流分离现象;后盘附近存在分离现象的叶道约占2/3,分布在蜗壳内部侧;在"
本文对一个包含叶轮、有叶扩压器和蜗壳的单级离心压缩机进行了数值和实验数值研究.借助在蜗壳径向截面开静压孔的方法对一单级离心式压缩机蜗壳的流动情况进行了测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离心压缩机级的几何和计算模型,根据实验结果,利用FLUENT6.0对整级进行了计算模拟,得到了蜗壳内更细化的流动情况.详细分析了变工况下蜗壳内流动情况和损失的产生原因,以及蜗壳对扩压器及叶轮内流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