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酶催化化学发光检测蛋白质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质检测方法层出不穷,如凝胶电泳,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表面等离子共振等.但上述方法各自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对仪器要求较高,有的需要特殊标记.化学发光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检测技术,将化学发光和应用于蛋白质检测,将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和检测效率.末端保护法,是基于末端带有小分子的单链DNA在与小分子对应的的特异性蛋白质相互作用后,DNA被保护起来,免于被外切酶I从末端降解。本工作中,以链霉亲和素为模板,建立了基于末端保护化学发光检测蛋白质的方法。链霉亲和素存在时,生物素修饰的单链DNA与之结合,外切酶I无法降解单链DNA,单链DNA与Hemin在含钾离子的缓冲中形成G四连体,催化化学发光,从而进行检测。该方法检测链霉亲和素的线性范围为8-25nmolmL-1,检测限为1.629nmolmL-1CS/N=6,该法操作简单,时间较短。
其他文献
DNA甲基化对于基因转录、胚胎形成和疾病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光电化学方法与传统的电化学或者光学方法比较,其检测灵敏度高且背景信号小。本文采用光电化学方法,成功实现了对DNA甲基酶活性及抑制剂作用的检测。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为0.01-150 U/ml,检测限为0.0042 U/ml(S/N=3)。该传感器主要通过能量转移实现对甲基转移酶活性及抑制剂影响的检测。当纳米Au修饰的探针DNA修饰到电极上后
核酸适配体(Nucleic acid aptamers,以下简称适配体)光学传感体系基本工作原理是靶分子的引入使适配体发生构象转化,从而导致光学可检测信号的改变.然而,由于适配体-靶分子的结合能力高度依赖于核酸探针的比例和浓度,以及缓冲溶液的离子种类和离子强度.待测生物样品需用适配体缓冲液稀释百倍,以确保光学传感体系处于稳定状态.而适配体与靶分子结合为可逆平衡反应,低含量靶分子很难引起适配体构型发
半导体量子点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质,已在生命科学、医学诊断领域,细胞生物学临床诊断学、药物筛选、生物传感器等研究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量子点是准零维的纳米材料,由少量的原子构成,虽然量子点的荧光性质已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但人们对量子点的室温磷光性质及其在生物/化学传感、生物成像中的应用关注尚才开始起步.以Mn掺杂ZnS量子点为例,掺杂离子(Mn2+)的引入使得Mn-ZnS量子点具有了新型的室温磷光
通过巯基自组装、亲和素-生物素相互作用等途径实现了纳米银表面的DNA单链分子、适配体及蛋白质分子等的功能化修饰.建立了一系列基于纳米银的生物传感分析新方法.本文主要就不同的成果进行了介绍,首先介绍了其发展了一种适配体修饰纳米银的生物传感器用于腺苷的检测。纳米银增强荧光具有距离依赖性,纳米银表面修饰的适配体在没有目标的状态下处于直立的状态,当加入目标分析物腺苷后,适配体的构型发生变化,处于弯曲状态,
本文利用广西的特色资源枞酸型树脂酸合成马来松香,再以此合成新型交联剂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该交联剂具有刚性三元菲环骨架,分子中含有双键、羧基、酯基等活性基团,符合交联剂的结构要求.本文采用石墨烯掺杂金纳米粒子修饰裸玻碳电极,然后以速灭威为模板分子、自合成的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新型交联剂合成分子印迹膜,构建电化学传感器.以K3Fe(CN)6为分子探针,实现了对MTMC的定量分析.
Nowadays,selective detection and sensitive quantification of transition metal ions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interest because of their importance in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1-4].Severa
会议
活性氧是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自由基。适当水平的活性氧对生物正常的生理过程至关重要,然而,当活性氧过量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则会诱导一系列有害的细胞信号转导,导致机体产生各种疾病及老化。因此,细胞内活性氧的定量检测是揭示其种类、水平变化与生物生理、病理关系及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本文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发展了一种基于PDA NP-DNA复合物检测溶液及细胞中活性氧的分析方法。在ss
同步辐射X-射线细胞显微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成像技术.X-射线的短波长决定了该成像方法能够达到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同时,利用元素对X射线吸收的谱学特征可以得到特定元素标记的生物大分子的空间定位信息,X-射线很窄的吸收光谱理论上可以实现对超过10种蛋白的同时成像.因此,同步辐射X射线细胞成像技术有望在生命科学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利用X-射线的高分辨率、高穿透性和强大的元素分辨能力,本文介绍了以同步辐
1987年,Mirkin等在酸性溶液中的质粒里发现三螺旋DNA,研究表明三螺旋DNA的形成伴随参与着DNA的重组、转录和复制等过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依据三条DNA链的相对位置及其组成可将DNA三螺旋结构分为两种:嘌呤-嘌呤-嘧啶型(Pu-Pu-Py型)和嘧啶-嘌呤-嘧啶型(Py-Pu-Py型).近年来,三螺旋DNA的特殊结构使得其在DNA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检测三螺旋DNA的方法有
有序介孔碳(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OMC)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的非硅基介孔材料.已有的研究表明,介孔碳本身具有电催化性能,可以加速电子转移速度,对某些物质具有非常高的检测灵敏度、特殊的选择性、很好的稳定性,改善分析性能.石墨烯(graphene,GR)是一种具有二维蜂窝纳米结构、由单一碳原子紧密排列组成的碳材料,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环境友好、生物兼容性、活性基团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