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规划的前置空间命题——书写校园人文故事的空间剧本

来源 :第七届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gbdwc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的本质,在形式操作理论背后,还深藏着更具支配性的空间命题,这个命题超越了空间外显的形式符号以及内在功能理性的范畴.大学校园的空间本质,从更深层的文化面向切入,不可避免地会碰触到最核心的空间人文意义命题——对大学生生活方式(life style)的想象.传统制式的校园规划理论,不是从千篇一律的配置原型肇始,就是从院系教学需求的功能性加以考量,鲜少探讨校园已经发生、正在进行或是将来期盼引发具有意义的校园事件和生活.这些事件和活动,经历时间沉淀就会衍生出许多校园故事,在师生之间流传而成就了校园的人文特性,故事结合相应的空间场景自然而然成为形塑学生生活的舞台.本文从台湾的几所大学校园意图寻求空间人文特性的改造过程中,反省和分析校园规划前置的空间命题为何?亦即:①大学空间与大学生生活剧本的关联性为何?②大学校园故事如何被挖掘、记录、想象和书写?③大学的人文特性转译为空间情境的可能性为何?
其他文献
本文以校园雕塑建设的评判为切入点,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老校区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分布、等级结构、主题遴选、个体特色等方面入手,较为系统地调查和分析了
会议
校园景观环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在传承大学文化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何在校园建设中充分注意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是我们校园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会议
大学精神是一种对自然、对人文和对他人、对自我态度的人格培养.过去的十多年中,许多大学的新校区位于城市边缘,既无历史传承,又无城市活力,亦无文化氛围.本文以安徽大学新校
会议
20世纪末延续至今的中国大学建设热潮究竟有多大的代价,我们必须认真地反省.本文认为,金钱的投入和产出最容易计算,但由此造成的大学文化的缺失,是无法用金钱可以计算的,其中
大学校园人员高密度是我国目前部分大学校园的显著特征之一,必须从校园使用者的生理需求、区域文化认同感及文化变异三个角度出发来解决高密度校园中空间与使用的矛盾.作者以
大学校园须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须要很好地理解和继承校园历史形成的独特文化.具体来说,对于老校区,我们强调保护与发展并举的策略;对于已经建成的新校园,
会议
大学校园作为一种特殊而相对独立的城市空间系统,既要为生活其间的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科研、办公、餐饮、文化体育活动等提供日常活动空间;又是一个相对开放而充满活力的场所,
会议
本文从对博物馆公众的简释人手,简要分析了地质公园公众和地质博物馆公众的构成及特点,提出地质博物馆实现科普教育功能的中坚力量是地质博物馆公众,应当有目的地去发展、培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向来是非西方国家现代历程中的重要课题.在众多美国基督教联董会的大学校园计划中,台湾的东海大学校园规划、校园建筑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于台湾建筑界与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