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输电系统操作过电压柔性限制方法探讨

来源 :2007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委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ufhuh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特高压输电系统对深度降低操作过电压水平的迫切需求和操作过电压常规限制方法在经济性和运行可靠性方面存在的不足,首次提出了操作过电压柔性限制方法的概念,对柔性限制方法中金属氧化物可控避雷器(简称可控避雷器)的原理进行了阐述。以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为例,对采用可控避雷器降低操作过电压的效果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断路器无合闸电阻的情况下,仅用可控避雷器亦可将系统相对地最大操作过电压倍数限制到1.6p.u.。特高压输电系统操作过电压柔性限制方法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需要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GA)能够在无需停电的情况下检测诊断油浸电力设备的绝缘状况,而且不受电磁场干扰,已被认为是监测和诊断油浸电力变压器早期故障、预防灾难性事故的最好方法之一。基于油中气体含量与故障结果的统计规律国内外学者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比值方法,本文对改良电协研法、IEC三比值法、Dornenburg判断法、德国四比值法、HAE三角图法、简化Duval法和TD图法等七种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总
MOA氧化锌电阻片由于长期承受运行电压作用,因此有泄漏电流不断流过MOA各个串联电阻片,这个电流的大小取决于MOA热稳定和电阻片的老化程度。如果MOA电阻片发生劣化,将会使正常对地绝缘水平降低,泄漏电流增大,直至MOA电阻片击穿损坏,所以正确判断其泄漏电流是非常必要的。
介绍了LW55-550型罐式断路器和ZF27-800型GIS的研制情况,重点介绍了550kV单断口灭弧室和800kV双断口灭弧室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对800kV断路器配用的大功率液压操动机构进行介绍,另外对两种灭弧室的开断系统、绝缘系统和传动系统进行说明和分析。
对252kV压气式灭弧室空载状态下气体压力特性进行测量。对试验测量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给出了灭弧室活塞、压气缸开断过程的压力变化测量曲线。给出理论计算过程结果。试验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结合,分析了灭弧室开断过程中动态压力变化与开断时间之间的关系。
对引起5台220kV变压器绝缘油介损异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措施,成功地对介损异常的变压器绝缘油进行了现场处理。
全文通过常规与非常规化学、电气试验手段,对国产GIS SF6 CT气室中闪络故障前后固体粉末、气体成分及CT气室内的化工材料进行全方位排查性试验,证明,频繁发生的闪络故障为内置式CT气室内的丁腈橡胶板,其橡胶中未胶链好的零价态腐蚀性硫与气室内触头等镀银件反应形成硫化银,硫化银在电磁场作用下,在气室内移动并形成导电通道,引起CT气室闪络击穿。GIS SF6 CT气室内化工材料测评与质量监控缺少相应的
操作真空开关时引起的过电压严重影响了真空开关的正常运行。本文通过分析真空开关在切断感性负载和容性负载时的物理过程,详细说明了截流过电压和重燃过电压形成的机理,探讨了抑制过电压的具体措施。并结合ATP软件对开断感性负载和容性负载情况下过电压的产生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显示安装RC过电压吸收器和氧化锌避雷器能够有效地限制真空开关操作过电压幅值,减缓过电压的上升陡度,减少重燃次数。
基于目前110kV、220kV变压器中性点保护用棒-棒间隙电极分体装设,存在距离调节不准、放电电压不稳定等固有缺陷,本文提出了研制一种新型复合间隙的设想。根据间隙保护原则,确定了间隙的技术条件,设计了复合间隙的结构;通过对Ф14-75和Ф 20-45羊角间隙进行工频和雷电冲击放电试验,确定了复合间隙采用Ф14-75°羊角电极和间隙距离;由工频电弧试验考核了羊角间隙和棒间隙的耐弧性能,结果表明羊角间
在某工程中塔位移动后,实测到某铁塔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大于规程要求值,对此进行分析计算,采用既经济又简单实用的水平方框和垂直接地极相结合的复合接地装置,解决工程中因接地装置敷设场地小而使工频接地电阻不满足规程要求的问题。
国外运行经验表明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在总的跳闸率占较大比重,且绕击跳闸率远大于反击跳闸率。本文基于长空气间隙的放电理论建立了雷电屏蔽的先导发展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拟建立的云广±800kV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地面倾角的增加、保护角的增加,线路屏蔽失效率明显增加,特高压输电线路最好采用负保护角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