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医 路在何方

来源 :2007年全国传承创新中医药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k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作者从中医应参与癌肿治疗,中药抗癌药的积极开发,中医应开展各种科研,中医应加强领导与监管力度等几方面探讨了"发展中医, 路在何方"这个问题。
其他文献
对2004年3月~200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4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QTd)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倍他乐克对肥厚型心肌病QTd的影响。46例患者,男25例,女21例,年龄33~55岁,平均43岁,其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18例(梗阻组),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28例(非梗阻组)。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8月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会议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依据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其中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室性心动过速(VT)包括多种机制和表现形式。相较于特发性室速,伴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之临床表现更为多样,致死风险更高而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理论上,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有可能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大多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和短阵的非持续性室速。目前具有导管消融适应证的主要是持续性单形室速。鉴于标测和消融的难度,极少有人尝试对持续性的多形室速进行消融。另一方面,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因其能可
心肌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适应心脏电冲动传导和心脏收缩的特异性细胞,心脏的正常功能依赖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产生和扩布。多种跨膜离子流的复杂变化产生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细胞膜离子通道表达或功能异常将会影响动作电位时程(APD),是形成各种心律失常的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对心脏离子通道的全面认识,可以从分子水平更好地解释心脏电生理及病理机制。药物通过作用于离子通道可以起到对抗或导致心律
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CT)是指频率>100次/min和QRS波时限≥120 ms的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和部分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均可以表现为WCT,临床上较为常见,可由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电解质紊乱及药物中毒等原因引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过程中,因为心室肌随机颤搐,心脏无法通过正常的收缩将血液泵入动脉,而成为濒死心脏状态。室颤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也是冠心病、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不明原因的特发室颤等各种心脏疾病导致死亡的最后共同通路。由于对室颤机制认识尚不充分,目前除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以外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ICD的明显局限性在于只能在室颤发作以后放电除颤,而不能预防下一次发作;其高昂价格也
心源性猝死(SCD)是心肌梗死患者主要死亡原因。而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颤。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尽管我们在冠心病的防治方面尽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室速室颤导致的死亡率并没有显著的下降。急救处理心脏骤停的抢救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①现场第一目击者首先应呼叫专业急救队伍随之即开始心肺复苏(CRP),②如果现场(医院外)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立即给予患者一次盲目除颤;③如果以除
由左室室壁瘤所致多源室性心动过速病灶起源于心室心室深层心肌或心外膜,病变范围大,射频消融难以奏效,对于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需外科手术治疗。本文报告一例由右房房扑和源于左室侧壁和间隔下部的多源室速构成的复杂心律失常,经手术切割室壁瘤一并治愈,并分析其成功原因。
室性心律失常的流行病学包括从风险预测到临床应用的广泛内容。室性心律失常是指从正常人的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速,到有或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由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流行病学研究不但有助于根据每个患者的临床特征来判断其发病风险,还有助于设计有效的临床试验,并可用于寻找临床和生活方式中的危险因素。新近发展起来的基因流行病学还可用于筛选致病/易感基因。
祖国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她不仅具有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且具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几千年来为繁荣昌盛中华民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祖国医学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普照神州大地,其光辉正波及全球,为世界医学照亮了新的、更为广阔的前程。祖国医学可以说是千年辉煌,百年受迫。一方面是灿烂的历史和光明的前景,另一方面又是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严酷现实。近百年来,由于帝国主义在我国灌输民族虚无主义
时至今日,中医药的发展,既有极好的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必须深入的调查研究,冷静地认真思考,如何抓住机遇,怎样应对挑战。作者提出了发展中医发展的三大战略八大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