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溪大坝面板施工缝损坏原因分析

来源 :水电2013大会——中国大坝协会2013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4553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板溪大坝是国内外屈指可数的高面板堆石坝之一,最大坝高185.5 m.首次蓄水期间,渗流量曾大量增加.最初分析其原因时认为施工缝在结构形式上存在应力集中,面板在应力集中处出现挤压破损,继而逐步扩展.但通过分析渗流量与面板应力、变形过程线的对应关系,发现渗流量开始大量增加时施工缝处混凝土尚未损坏.从该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埋设在面板内的大量观测仪器特别是钢筋计和固定式测斜仪的实测资料,探求了面板破损的可能过程:由于库水位上升速度过快,使面板内弯矩增加显著,致使一、二期面板在施工缝处发生错裂,成为大量渗漏的主要通道.施工缝附近混凝土逐渐压坏,使渗流量进一步增加.本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面板压碎破坏成因分析以及高面板坝今后的设计、运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由法国电力公司水电工程中心开发的本构模型L&K-Enroch,此模型是一种考虑了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偏向荷载与各向同性荷载作用下碾压堆石体的不可恢复变形的弹塑性模型.介绍了一种三维大坝模型,用来验证此本构模型的可靠性以及更好的理解有时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上观测到的裂缝的成因:此模型考虑了低谷效应,并与莱索托145 m高的Mohale坝进行了比较.同时考虑了分区,施工顺序,以及地基与
汶川地震后,我国对设计高土石坝提出了分析评价其极限抗震能力的要求.目前全面深入的评价方法,是从坝坡稳定、地震残余变形、液化安全性和防渗混凝土结构应力状态等方面,运用数值分析和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综合判定高土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长河坝心墙堆石坝工程首次采用了此综合评价方法.然而此类评判目前没有统一的判定标准,探求其原因,认为是数值或物模模拟方法不能十分真实模拟实际情况、分析方法细节、验证实例资料
在日本,现行抗震规范要求大坝抗震按照传统的准静力分析设计.按此规范设计的大坝,在经历地震后,没有给下游人民带来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2005年3月,由日本国土资源部的河流局、公共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签署的"大坝抗震安全评估方法(草案)"中指出:土石坝抗震性能分析主要是评估坝体动力分析中的滑动变形.评估方法基于技术和经验的判据,即不发生滑动变形的地震导致的沉降量约等于将来的固结沉降,并小于由滑移
Ilisu水电工程位于土耳其东南部Anatolian区的Tigris河上,与同一河上的其他综合水电站工程相连,是最重要的一个,主要用于发电.该工程由国家水利工程总局(DSI)开发,土耳其政府组织对供水和用水负责.对于该工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工程最终设计和招标于1982年完成.在Ilisu村庄附近,Tigris河水位将抬高130 m,形成一个装机容量为1200 MW的水电站.135 m高的
堆石坝填筑施工完成投入运行后,坝体变形一般会延续较长的时间。用作为导致堆石坝长期变形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渐受到关注。本文结合两河口水电站工程,采用大型高压三轴蠕变试验机,对堆石料蠕变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堆石的蠕变机理和规律,提出了蠕变的计算模型,并对蠕变模型参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取值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两河口水电站堆石料的轴向和体积蠕变特性可以用幂函数ε=a(t/the)b来描述。
在寒冷地区采用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现场摊铺施工同温暖地区具有显著差异,沥青混凝土的低温冻断性能是影响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沥青混凝土工程为依托,介绍了寒冷地区水工沥青混凝土面板配合比设计及现场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初步探讨了水工沥青混凝土低温施工的可行性,以资类似工程借鉴.在寒冷地区,防渗层一般需要采用改性沥青,而改性沥青的私性较大,掺量较多,在施
目前,随着监管机构和公众对大坝关注越来越多,大坝管理者不得不加严对仪器仪表规格、仪表测量精度和监测时间间隔的要求.此外,多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建造的大型水坝正快速接近其设计年限.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由于大坝往往建于偏远地区且受其气候条件影响,开发低成本工具来提高大坝检测效率和监测性能已成为研究热点.传统监测大坝变形的手段一般是人工操作的水准仪.然而,近年来,随着人造卫星技术和数据处理技
巡视检查和对重点部位的原型观测是保证大坝安全运行的两个重要手段,而大坝变形观测是众多大坝安全监测项目中的主要观测项目.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对多种仪器监测成果进行比较的手段,此外还可以建立预测模型实施预警.因此,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成为大坝安全监测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监测数据往往是不完美的,为实现标准化统计分析需要进行必要的处理.本文中案例研究的是位于冰岛的198 m高的名叫Karah
本文旨在分析Emborca(c)āo心墙土石坝运行28年以来的应力应变状况,分析了建设期和蓄水期初期导致上游边坡和坝顶产生的沉降高于预测值的可能因素,在小尺度范围内分析了沉降变形的连续性.研究了坝顶裂缝的形成过程,水库蓄水后裂缝趋于稳定.本文在Sigma计算机系统和GeoStudio 2007软件环境下进行数值模拟.一般情况下,数值模拟数据与现场监测数据有一定的相关性.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沉降
以土质心墙堆石坝为重点,论述了高堆石坝变形监测常规技术的主要局限性和发展高坝变形监测的光纤传感技术的重要意义.对光纤变形监测在桩基、管道、隧道、地铁、深基坑、边坡等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研发高堆石坝光纤变形监测关键在于实现高坝光纤变形传感的多功能化,即用一套BOTDA型或FBG型分布式传感光纤,实现坝体空间变形的沉降—顺河向—跨河向水平位移3分量的观测,集成于一体.这种分布式光纤变形监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