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迁下水库供水营运与排砂减淤之风险管理对策

来源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迁影响下,台湾将遭受更强的降雨强度侵袭,引发严重的洪水与土砂灾害,造成水库淤积而威胁水库供水营运.台湾目前水资源利用相当缺乏且开发受限,使现有的水库存蓄的水资源对稳定的供水显得相当重要,故为因应气候变迁一连串对水库的危害,必须制定水库永续目标.本文系依水库供水地区的用水需求与国际大坝协会(ICOLD)归纳的水库水力排砂能力指标,制定水库长期容量做为水库永续目标,再借由风险管理方式,综合供水脆弱度与淤积危害度评估气候变迁对水库供水营运的风险程度,并以风险矩阵分列出各个水库的风险等级,同时依风险高低排序水库排砂减淤处理的优先级,以保有、减轻、转嫁与规避对策,配合各个水库来水来砂条件、设施条件和操作条件,分别对高、中、低风险的水库进行风险控制,以达到水库长期容量的目标.
其他文献
结构易损性反映了结构在意外事件中受到损伤后抵抗连续倒塌的能力,近年来对提高结构易损性增强其抗倒塌能力的研究逐步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重视.本文通过考察结构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建立结构能量流动变化的矩阵描述——结构的流动能量变化矩阵、留驻能量变化矩阵,并由此构造出结构能量综合变化矩阵.该矩阵的特点在于不仅考虑了某特定杆件受到损伤后对结构其他部分的影响,同时考虑了结构中其他部分构件受到损伤后该特定杆件自身
高层建筑中关键柱破坏后往往会引发结构的连续性倒塌,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对高层建筑的抗倒塌性能进行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结构体系中关键柱破坏后结构的受力性能,本文进行了一榀四跨、单层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抗倒塌试验,研究表明,关键柱破坏后剩余结构仍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具有一定的抗倒塌能力。同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结构体系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有限元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会议
大跨空间结构因其动感轻盈的结构形态和巨大的空间体量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然而,近些年来这类结构较多遭遇非预期的连续性倒塌事故,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国内外针对框架结构连续性倒塌事故的课题研究已比较成熟,形成了统一的设计指导思想和相应的设计规范,但针对大跨空间结构的倒塌隐患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结合前人成果,试图对大跨空间结构连续性倒塌研究所用的数值、试验和理论方法作出评述
会议
拆除构件法用于结构抵抗连续倒塌评估时,假定关键构件瞬间被移除,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为研究拆除构件法计算结果与真实情况的差异,本文首先通过建立连续倒塌的单自由度模型,从概念角度分析了拆除构件法与考虑柱子破坏过程时的结构反应差异,然后以钢框架为基础,当钢柱在不同变形和破坏形态条件下时,对拆除构件法与考虑柱子破坏过程的结构整体响应和倒塌过程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爆炸荷载下当钢柱产生剪切破坏时,拆除构件
本文介绍了笔者为杭州西湖风景区做的规划设计作品,为京杭大运河保护工程做的规划设计作品以及为浙江省内做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同时介绍了其科研论文及著作。
由于近年台湾年平均降雨量并无太大变化,但呈现降雨分布集中且单日降雨强度渐增的趋势,本研究在探讨气候变迁对台湾地区降雨量是否会造成影响.本研究以台湾地区北中南东四区、34个雨量站的长期历史资料,以极端值第一型分布(EV1)进行频率分析,采1961~1990年及1991~2010年两段期间分析其年单日最大降雨量的重现期距,再利用Mann-Kendall法分析其趋势变化,进而探讨四区极端降雨的时间与空间
台湾低地平原易淹水地区,虽陆续改善及建设防洪排水工程,但若发生超过设计标准的豪大雨,仍可因地表径流汇聚甚速,及暴潮上溯阻碍排水,造成淹水灾情.为减轻及预防淹水灾害,需能及时掌握易淹水地区的水情,预报可能发生淹水地区,进行应变救援.本文旨在发展洪泛淹水预警信息辅助系统,包含"实时淹水预警模式"及"几率淹水预警模式",可于台风期间,配合预报的雨量与潮位,以预测淹水位置及范围,提供及时研拟减灾应变对策的
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建立科学的灾情评估系统对于防灾、抗灾、救灾意义重大.历史上洪涝灾情评估一直采用人工统计的方法,由地方政府统计上报,但时效性较差,影响了抗灾救灾工作的开展.本文总结分析了洪涝灾情评估系统的研究和试点情况,依据淮河流域洪涝变害特征,最新遥感技术、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结合地面观测数据,指出通过对淮河流域洪涝灾情评估系统的研究和局部试点的总结分析,依据淮河流域特性和洪涝灾害特征,
本文通过对淮河干流21处行蓄洪区基本情况的介绍,全面阐述了淮干行蓄洪区在淮河防洪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系统分析了当前淮于行蓄洪区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对淮干行蓄洪区的认识和理解,针对当前淮河行蓄洪区治理的对策措施,包括积极开展行洪区调整建设,全面提高流域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整治干流河道,提高行蓄洪区启用标准,加快居民迁建和安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强化管理,全面发展,组
沂沭泗水系是淮河流域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系,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所致,该区域水旱灾害频繁,河流水系复杂,水事矛盾突出.经过60多年治理,沂沭泗河水系已形成了独立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实施后,中下游地区主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目前已基本提高到50年一遇,但流域防洪减灾形势仍难以乐观,流域防洪减灾综合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本文概述了沂沭泗流域自然地理特点、洪水特性、水系变迁和防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