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 :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括总结了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发展现状,着重介绍磁致伸缩材料的最新制备技术及当前应用器件开发,对GMM的市场需求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
其他文献
用射频溅射系统制备了c-BN薄膜,并且用离子注入的方法在c-BN薄膜中注入Be,制备了p-c-BN/pSi薄膜同型异质结,并研究了异质结的电学性质.注入Be的c-BN薄膜是采用传统的13.56MHz射频溅射系统,用hBN(纯度为99.8﹪)为靶材,在p型Si(100)衬底上沉积得到的.离子注入时,注入离子的能量为100keV,注入剂量为1015ions/cm2.薄膜注入后经800℃退火后,在异质结
对传统的H2还原法制备VO2的热力学条件做了理论计算研究,计算参数包括恒压热容和Gibbs自由能.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引入一种新的还原剂NH3.计算出了NH3气还原法制备纯VO2的临界温度;设计出了一种循环利用还原气体和保护气的工艺流程;研究出了适宜的反应温度和还原气体流量范围;成功地制备出了纯VO2粉体,并做了XRD表征.
氮化铬陶瓷涂层具有低的磨擦系数、高的硬度、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腐蚀性,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TiN替代材料之一.本研究利用脉冲偏压电弧离子镀设备,以不同的沉积工艺在1Cr11Ni2W2MoV不锈钢基体上沉积了氮化铬陶瓷涂层,研究了基体上脉冲偏压的施加及沉积过程中反应气体N2分压对氮化铬涂层的表面熔滴、沉积速率及相结构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偏压及N2分压在涂层沉积中的作用机制.
以Cu(NO3)2、Al(NO3)3和NaOH等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CuAl2O4粉体.用DTA-TG和XRD研究了共沉淀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和纳米CuAl2O4粉体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900℃时完全形成尖晶石型CuAl2O4纳米晶体,并用TEM观察了粉体形貌.利用粉体的DRUVS谱图计算得到禁带宽度为1.39eV.利用甲基橙模拟液对纳米CuAl2O4粉体的可见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表征
首次对环境友好型功能材料复合型生物絮凝剂(CBF)的絮凝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CBF的官能团在搅拌过程中大量吸附水中的胶体颗粒形成微絮体,微絮体再形成结构紧密的大颗粒快速下沉.CBF可以中和胶体颗粒表面的部分电荷,使胶粒脱稳沉淀.CBF还能影响颗粒晶体结构的重组,使其变得更加有序,晶体易于析出、沉淀.因此,CBF的絮凝作用方式为吸附、中和及化学键合.
研究了离心铸造法制备的两种WCp体积分数的WCp/Fe-C功能梯度复合材料,在150N载荷和40、60、80、100m/s滑动速度下的磨损性能,并与高速钢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WCp体积分数的WCp/Fe-C功能梯度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均随滑动磨损速度提高而增大,但80﹪WCP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在相同滑动磨损速度下均低于70﹪WCp体积分数的复合材料.相比之下,高速钢的磨
在注银热解碳具有明显抗菌性研究基础上,本文通过细胞毒性、溶血和血小板黏附试验综合评价了注银热解碳的生物相容性.银离子注入的能量为70keV,剂量分别为5×1014、1×1016、5×1018ions/cm2.实验结果表明注银热解碳的细胞毒性为0、1级,基本上无毒性;而不注银的热解碳、注入剂量分别为5×1014、1×1016的热解碳的溶血率<5﹪,符合生物医学材料的标准;血小板黏附随着注银剂量的增大
研究了Nb2O5掺杂的BaBiO3-BaTiO3系NTC材料的组成、相结构和断面形貌以及材料中的Nb2O5含量对材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样品在比较宽的温度范围都显示了良好的NTC效应.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烧结体中的相由钙钛矿结构的BaTiO3和单斜结构的BaBiO3组成.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样品的断面形貌,能谱确定了样品中相的分布规律.在给定BaTiO3和BaBiO3的组成下,随着材料中Nb2O
采用液相均匀沉淀法制备出幻紫色TiO2/云母复合颜料,并采用SEM、XRD、UV-Vis分光光度计对珠光颜料粉体进行了表征.首次采用X-Rite多角度分光光度计对应用了该复合颜料的涂层进行了随角异色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室制备的幻紫色TiO2/云母复合颜料随角异色效果明显.
系统研究和分析了不同烧结温度对La0.67Mg0.33Ni2.5Co0.5贮氢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电化学放电性能及Mg含量的挥发损失问题.烧结温度在1023K以下时,XRD分析结果显示,合金由LaNi2、LaNi3、LaNi5三相组成,没有明显主相;SEM及EDS分析结果表明,相边界为规则几何形状,相间存在明显成分差别.烧结温度在1123K以上时,XRD分析结果显示,合金由La2Ni7、LaN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