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系统图中的变电站自动布局算法

来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h4975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电网系统图用于表示配电网中变电站之间的连接关系,由变电站以及变电站之间的馈线组构成,具有各个变电站连接端口数差异较大,馈线组结构复杂的特点,其自动生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一种配电网系统图中变电站的自动布局算法,将两个变电站间馈线组抽象为馈线组绘制区,将变电站布局转变为变电站与馈线组绘制区的共同布局,从而实现配电网系统图的自动生成.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经济发展以及电网安全运行的问题日益突出,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成为了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一个关键步骤.本文讲述了智能电网改造的必要性,也对自动化系统的性能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用电量越来越大,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继电保护在电网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继电保护准确动作已经成为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线路分段数量与网架的紧密配合作为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手段之一,可以明显减少用户停电时间.文中在对可靠性与经济参数调研的基础上,将经济性和可靠性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一种高可靠性分段原则,继而提出了"小分段"的接线模式.研究表明,与国内习惯分段数(3~5段)相比,线路的分段数量大幅度增加,3~15 km的10 kV线路最优分段增加为4~18 段,有联络接线模式下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从无分段的3.53~1
本文从目前水电站调速系统出厂试验的不完整开始讨论,提出了在调速系统控制器内部嵌入水轮机及发电机仿真模型,与调速设备组成闭环系统,来实现出厂前系统的动态模拟试验.文章提出了建立控制对象数字模型的方法,给出了具体实现策略,并联合仿真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机组开机、扰动、甩负荷等动态调节试验.文章认为该技术简单实用,通用性强,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基于CIM的信息交换和应用集成存在着因模型差异而导致语义的冲突与不一致问题,从而使得应用间失去数据共享的能力,因此对于CIM模型更新与扩展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CIM模型更新与扩展的研究方法,将模型间的更新与扩展场景分为增加(Add)、删除(Delete)、改变(Change)以及重命名(Rename)四种类型,并阐述了每种场景的研究算法。最后,本文给出了实际模型的测试结果并与人
广域电力系统稳定器(Wide-area Power System Stabilizer, WPSS)是抑制电力系统区间模式振荡最有效的方法之一.WPSS以PMU(Phasor Measurement Unit)量测的远方同步信号为反馈输入,在将其应用到工程实际时需要着重考虑远方信号的时延问题.从长期来看,时延通常会在一定范围内呈现一定的随机分布特性.本文设计一种自适应分段时延补偿器,将时延分为若干
提出了一种500kV 无人值班变电站视频监控的技术方案,将短距离、低功率的移动视频系统与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有机结合进行了探讨,实现对现场设备、人员情况、操作、工作、缺陷、事故等现场画面的实时灵活传输,利用双向音频传送,达到与指挥中心互动的目的,可以实现对生产现场 "远程监视"、"远程指挥".
针对传统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无法很好的应对大规模间歇性新能源并网给电网调度运行带来的挑战,基于D5000 平台设计了新能源调度技术支持架构及功能.该架构以D5000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基础平台和框架设计为基础,总结了新能源实时监测、功率预测、调度计划和分析管理四大类功能模块,并对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描述,对我国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发展以及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具有重要的实用参考价值.
针对目前我国10kV配电网的不足,从经济技术指标角度分析了20kV电压等级在我国发展的优势,并引入线路自然功率的概念,对目前10kV与20kV配电网的供电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此外,20kV 电压等级设备的生产情况也为20kV 电网建设提供了条件.提出了发展20kV电压等级是我国城市配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网结构体系越来越复杂,在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大背景下,文中阐述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结构体系和技术特点,分析了调控一体化系统和传统调度自动化系统优缺点,系统天津电力公司的应用.调度控制自动化系统作为电网运行的基础,将向智能化、坚强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需要全面掌握电网的实时运行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