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7个线辣椒骨干自交系进行配合力分析,为线辣椒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参试的7个自交系中,一般配合力在多数性状上表现较高的自交系有P3、P6、 P4;特殊配合力在多数性状上表现较高的组合有P2×P4, P×P4, P1×P7等。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属喜温植物,而在早春育苗期间常常会遇到低温灾害性天气,对其危害十分严重。本实验选用的材料为不同遗传来源的10份茄子高代自交系,编号依次为3,4,6,9,10,12,14,40,250,325号,其中3,4,6,9,10号的果实为紫黑卵圆形,12,14,40,250,325号的果实为紫红卵圆形。经综合比较发现材料14、4的耐低温性较强,325、9号材料
本研究是以番茄抗病材料为砧木,非抗病材料为接穗进行嫁接,对嫁接苗进行抗性鉴定,探讨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番茄嫁接苗接穗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酪氨酸解氨酶(TAL)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木质素含量的影响,以期探讨苯丙烷类代谢与番茄嫁接苗抗南方根结线虫水平的关系及番茄嫁接苗抗线虫的生理机制。
近年来山东设施蔬菜频繁遭受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为害,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与质量,并其中以黄瓜和番茄受危害最为严重。本试验中着重研究了中药渣、菌根、沼液等对番茄和黄瓜产量及南方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及其产量的影响,实验发现在根结线虫病发病较轻的地块,采用中药渣、菌根、沼液、杀线虫粉剂等不同技术措施处理,对番茄、黄瓜略有增产作用,对南方根结线虫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本研究在前期试验基础上,继续连续3年盆栽试验,探究相对夏季休闲,早春茬和秋冬茬连作黄瓜、夏季填闲作物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主栽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与主栽作物产量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随处理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C/N、黄瓜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夏季填闲菠菜和茼蒿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增加微生物C含量和作物产量,但这种效果在第5年有所下降,随栽培处理年限的增加,栽培制度改善
植物光合作用是对外界水分胁迫较为敏感的生化反应之一,Rubisco(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则是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碳同化的关键酶。研究自然失水及复水对黄瓜幼苗Rubisco基因表达、Rubisco羧化酶活性以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深入分析水分胁迫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非气孔限制因素,对于丰富黄瓜逆境生理研究以及相应抗逆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黄瓜(Cucumis sativus L.)的叶片、茎、花瓣、萼片、卷须、子房上都分布着多细胞的表皮毛,其中果实上的表皮毛又称为“果刺”,是衡量黄瓜果实商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拟南芥的单细胞表皮毛是研究植物表皮毛形态建成的模型,人们已经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已有的研究表明单细胞和多细胞表皮毛的形成机制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多细胞表皮毛的形成机制可能更为复杂。为了分离得到调控黄瓜表皮毛发育的
采用天冬单作、玉米单作和天冬-玉米套作3种种植模式,考查了整个生产过程中其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投入以及产值等关键指标。对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冬-玉米套作比天冬单作增收21.8%,比玉米单作增收564.9%。天冬单作虽比玉米单作增收446.0%。但天冬种植3年后才能收获药材,没有短期收益。因此,3种模式中天冬-玉米套作的效果最佳。这一研究结果为种植业提供了一条“粮-药间套”的
本文以唐古特白刺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激素对提高白刺种子萌发率的效果。结果表明,珠孔端拨开后不经冲洗、加外源2.0mg/LGA3处理方法最佳,萌发率达87.5%:低温浸泡处理后加外源GA3或NAA或NAA/6-BA和拨开珠孔端都能破除白刺种子的休眠。实验目的是为白刺的人工繁殖及种子萌发率的提高提供试验根据。
射干为常用中药之一,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异黄酮类化合物,在现行国家药典中尚未收载含量测定项目。本文以次野鸢尾黄素(Zrisflorentin)为质控指标,采用RP-HPLC法对湖北5个产地共10个批次的样品进行了比较,为今后制定射干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湖北团风产1~3年生及一年中不同生长期射干进行了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测定,确定了射干药材最佳采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