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支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 :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0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面临的新变化,提出并实践了以交叉(信息)学科建设来支撑和服务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思路和教育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解决了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课程教学特点,在创新目标导向下,引入了案例学习的教学模式,将实验课程分成了基础与案例两大部分进行教学。同时,探讨了与课程教学配合的实验室运行与管理方式、实验成绩评定等。最后,对多核技术实验教学进行了总结。
介绍了互动教室的构建方法及功能,对采用互动教室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指出了互动教室环境下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研究型大学中,实验是知识创新的必经途径,建立先进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该文从教学方式、创新实验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培养以及创新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着手,对新时期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讨论和探索。
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图形学实验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及实验的开展内容,并结合多年用OpenGL进行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教学的经验,给出了各个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实践表明,这种改革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详细介绍了模电教学网站开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动组卷系统的设计与编程。文中主要讨论了自动组卷系统的具体要求,试题库的制作,组卷系统前台页面的制作,最后给出了自动组卷系统生成的试卷和部分程序。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教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网上考试系统也在蓬勃发展。当前正在使用的网上考试系统往往存在试题类型简单、无法实现自动批改等弊端,为了构建更加实用、试题类型更加多样化、可自动阅卷的网上考试系统,本文在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考试系统”的基础上,对网上考试系统进行探索。
“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应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合理的安排教学和实验内容,采用符合“软件工程”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根据目前教学及考试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校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及成绩考核等一系列教学和考试环节进行了重新修订和研究,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
本文通过对软件行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阐明了高校培养的软件人才与企业需求的软件人才脱节原因,并对正在实施的软件工程“1+2+1”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内容进行了阐述,对该模式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以及实施的创新举措、实践内容和取得的初步成绩进行了总结,对软件工程人才国际化、工程化的培养思路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中国社会每一次的动荡改革都带来考试体系的“蝉变”,考试体系必然为政治统治的需要服务,结局是推动现代社会治理之进步。中国的考试问题也是中国的社会问题,社会的各种考核,都需要借鉴学校的考试方式。人性化考试管理兼顾各方利益,约束各方行为,平和应考和监考矛盾,体现科技发展观在教育改革中的骄人成果。精细化考试过程管理使考试体系更具掌控性。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推进考试体系跃上新的科技平台。
基于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经验,作者从研究生的课程安排及阅读文献的选择、研究课题的确定、科研意识和方法的培养、学术报告的陈述、科技论文的写作等方面,对如何培养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