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海岸带湿地表层土壤重金属人类干扰指示研究

来源 :第六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d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盐城海岸带为研究对象,采集了自苏北灌溉总渠到东台辐射沙洲的83个点的表层土壤样品。分析Cr,Cu,Fe,Mn,Ni,Sr,Ti,V,Zn,Co共10种重金属元素。 采用层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双变量单尾皮尔森回归分析对重金属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是:①层次聚类分析表明,10种重金属元素可以被聚为三类,Cr,Cu,Fe,Mn,Ni,V,Zn,Co为一类,Ti和Sr为其他两类;②主成分分析表明,10种元素可提取为三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为Cr,Cu,Fe,Mn,Ni,V,Zn,Co,第二主成分为Ti,第三为Sr;③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Cr,Cu,Fe,Mn,Ni,V,Zn,Co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较高(p<0.05)。结合其他文献的重金属分析结果以及与元素背景值的对比,研究认为,Cr,Mn,Ni,Zn,Co主要是人为引入的重金属元素。Cu,Fe,V总体上反映了海岸带的背景值,但是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异质性较高,人类活动集中区域的输入值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为:①如何从这些重金属元素中,选择对人类活动影响敏感的元素,作为人类活动的指示物(Indicators);②人类活动如何引入这样的元素,以便进行人类活动的管理。
其他文献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行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本文介绍了装备制造业的内涵,浅谈了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绿色制造技术的内涵,探讨了装备绿色制造技术发展的重点。
20年的年黄海断面监测表明:夏季南黄海中部表层无机氮浓度年际变化存在两种空间形态,其中以空间的整体一致变化为主,沿岸的无机氮输入次之。冬季南黄海中部表层无机氮空间年际变化都以沿岸的无机氮输入为主,冬季南黄海表层无机氮浓度升高为浒苔在初夏季爆发生长提供了营养条件。在2007~2009年的初夏,在南黄海中、西部海洋表层出现的大规模浒苔爆发性生长现象,可以有效的吸收海洋表层的无机氮,这种浒苔无爆发性生长
以上海地区3个不同地域(市区公园绿地、外环绿地、郊区绿地)的36个香樟群落为对象,通过株数密度及各测树因子的测量,分析林分密度与各测树因子回归关系,结果表明:香樟群落密度分布范围为175-2800株/hm2;香樟群落密度与胸径呈幂函数关系,y=4433.8x-0.614(R2=0.9731);香樟群落密度与冠幅呈幂函数关系,y=220.73x-0.5395(R2=0.9539);香樟群落密度与高径
在栝楼生长发育的几个关键时期,分别对其雌雄株的光合、蒸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生长阶段,雄株栝楼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大于雌株,水分利用效率也较雌株高。雄株较雌株提前22天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对该期雌雄株栝楼光合、蒸腾特性日变化测试表明:雄株栝楼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仍较雌株大,但水分利用效率略小于雌株。当雌株栝楼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雄株栝楼光合速率日均值、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大于雌
在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设置样方调查了熊猫食竹华西箭竹地上部分形态,并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内根据随机取样法所得五个样方内腐殖质厚度以及地上部分形态(株数、株高、基径、分节长度、活叶数目)等参数与五个样方的海拔高度数据,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其结果表明,华西箭竹的地上部分形态与海拔高度之间有极其显著的关系,海拔高度对竹子株数、株高、基径、分节长度、活叶数目等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竹子株数、株
以沂蒙山区122个子流域为单元,利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了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度与其他侵蚀等级和土壤侵蚀综合指数间呈负相关关系;降雨量、GDP、人口和坡向随着坡度变小、海拔降低呈增大趋势;微度侵蚀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收入较高,海拔较低,坡度较缓处。从1995~2004年,轻度及其以上侵蚀级别分布的正相关关系趋向增强,平均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结构指数变化较大;土地利用
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建立一定高度和覆盖度的植被对防止严重的土壤侵蚀(水蚀和风蚀)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典型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植被生物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六道沟小流域主要植被地上干生物量在177.2207g/m2农田地上干生物量为621-2207g/m2,弃耕地为248-578g/m2,人工草地为280.545g/m2,天然草地为177.396g/m2,灌木地
喀斯特峰从洼地同时存在地表流水侵蚀、重力侵蚀、地下流失和人为加速侵蚀等多种侵蚀机制,土壤颗粒迁移方向存在不确定性。针对该不确定性,本文首先分析了137Cs及土壤有机碳(SOC)在坡耕地、次生林地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地貌部位的剖面分布特征,阐释了其指示的坡面侵蚀特征:其次结合典型岩溶裂隙中137Cs深度分布特征,揭示了土壤侵蚀及137Cs方法在岩溶区的特殊性。结果表明,次生林中上坡及中坡剖面137
本文研究了三江地区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数量,春、秋季节性动态变化,及可培养细菌在不同土壤中的种属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原生态土壤的优势细菌种类较多,而且分离出的细菌种类也是最多的,其次为农作物种植区,退耕还草土壤分离出的细菌种类最少。退耕还草土壤细菌种类较为单一,优势菌种所占比例大。同时,不同土壤类型有其特有的菌属。通过对不同耕作下的土壤,退耕还草土壤,原生态土壤理化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说明三江地区土
随着上海经济的迅猛发展,其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覆盖类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上海市崇明东滩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进行研究可为东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际决策支持。本文运用2000、2003、2005、2008四年的TM遥感影像以及调查统计数据,在ArcGIS、ENVI、ERDAS IMAGING等软件的支持下,结合3S技术和现场调查,建立了士地利用/土地覆被演变研究的方法。对崇明东滩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