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I引导的城市空间设计研究

来源 :第十一届规划信息化实务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1070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OI分类数据在城市设计实践中起到的作用不仅包含了它的技术路线、生成机理,甚至还包含了对业态基础的探索和促进,而业态的构成模式不仅在小街区的空间设计中能有较好的应用,在中观尺度上有更加实用的设计和应用。
其他文献
刘浏先生分享了三个平台的实践工作,他们都是关于人工智能与城市设计的研究.第一个平台是全球城市意象的地图平台.基于带有地理信息坐标的城市影像数据,折射出每个个体对城市空间的感受与认知.第二个是全国街道感知评估平台。城市感知技术用于对街道的安全感、整洁度、压抑感等多个维度进行的综合评估。第三个平台是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平台。这个设计非常简洁,就是一支笔一张纸。从背景分析、灵感、初稿到评估、修改和定稿。好的
近年来,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世界10%,而机动车拥有量只有世界数量2%,虽然交通事故频率有逐年下降趋势,但死亡人数仍然超过10万人.因此道路交通安全已然成为了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关系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大众社会问题.贾鹏飞博士基于此从研究数据、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未来展望四个方面为介绍了他基于大数据的交通事故成因分析研究.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出现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运行效率低下、社会空间割裂等多方面的问题.北京极海纵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杰博士在梳理了规划过程中常见大数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著名零售企业选址案例详细介绍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
城市的风貌中对于城市空间形态的控制,已经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话题.在新的发展背景之下,传统的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迫切的现实需求,规划控制体系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地理学理论以空间结构的测度为主,与应用之间存在差距;经济学理论比较宏观,但指导具体实践能力偏弱.因此在新的阶段需要有一些新的方法,能够更精准、精确地来管控城市的空间形态.
对北京案例的空间区位分析,有以下规律:盈利型的非均质聚集,其中大规模的更加非均质,小规模的偏均质,聚集等级层次多;公共型偏均质离散,其中偏盈利型的非均质聚集,小规模聚集等级层次多。盈利型与公共型的交织有助于功能混合。越小型的盈利型设施,越靠近(全局或局部)空间区位较好的场所;而大部分公共型的设施(除了公共服务设施)稍微远离空间区位较好的地段。全局形态对一般商业分布模式影响大,而局部形态对小商业或服
大数据确实给规划师提供了二次学习的机会,是改良的好方法,但也存在功能局限性。首先,大数据是一个工具,优点是理性,弊端就是作为工具的“不求甚解”,需要实时人工验算。第二个对数据方法的反思是对模式创新的抑制。拿“如何减少小型车的碳排放”案例来说,有四种方法。第一种是提高燃油效果;第二种是新能源;第三种是数据化的非传统方法,为解决出租车空载和居民打车难问题而出现的滴滴打车;第四种是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从
关成贺教授的讲座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城市强度,第二部分通过一个深圳的城市设计案例进行解释.城市强度最早要追溯到在做空间城市规划、数字城市规划时的最根源.流行病的城市分布研究,做出了最早的城市数字化分析.1961年,波土顿-华盛顿城市走廊的重新定义,让研究从城市走向区域.城市强度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城市的形态本身,另外一个是城市的变形。城市强度本身的概念是对城市空间的再安排或者再分布进行一个综合性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水城市是所有设计师一直推崇和向往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如何满足建设强度需求的同时适应山地生态环境特点,实现低影响开发,一直是山地城市规划的热点问题.山地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目前还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缺乏系统性解决方法,二是缺乏精细化方案设计.针对类似山地这种复杂地形地貌条件下的体系化、精细化、定量化的城市规划研究势在必行。徐刚主任以重庆科学城综合规划为例,分析数字技术在山地型
中国过去的城市发展中存在着一种转型脉络,这个最新的转型脉络就是由城市设计所引发的.把几百年以来城市设计方法的历史转型做一个演进脉络,城市设计衍生出一个新的方法,即数字导向的城市设计,在大数据的引领下,城市设计出现了大量新的变革和需求.
利用网络开放数据,对开埠城市商业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多主体仿真技术的街区空间研究。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一种是以解释为目的的理论研究,包括城市规划政策的模拟、城市空间适宜性的模拟、城市交通的模拟等。还有一种是以预测为目的的应用研究,包括城市空间的扩展模拟、城市设计的结果模拟,城市功能的选址模拟等等。从微观的角度上来说,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行为模拟和生成设计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