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性高糖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及丙二醛、抗氧化因子合成的影响

来源 :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学术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t43grfd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波动性高糖干预EPCs,观察EPCs增殖、凋亡及丙二醛、抗氧化因子合成变化,从血管内皮损伤-修复角度探讨波动性高糖在DM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氧化应激作用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贴壁细胞鉴定为EPCs.细胞同化后给予葡萄糖浓度5.5mmol/L(正常对照组)、20mmol/L(恒定性高浓度葡萄糖组)和5.5mmol/L/20mmol/L(葡萄糖浓度为5.5mmol/与葡萄糖浓度为20mmol/L两种条件培养液,每8h更换一次,波动性高浓度葡萄糖组).干预72h后,MTT法检测EPCs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力.结果:恒定性高浓度葡萄糖(20mnol/L)与波动性高浓度葡萄糖(5.5/20mmol/L)作用于EPCs72h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细胞增殖减少、凋亡率增高(P均<0.01),以波动性高浓度葡萄糖组尤为明显,与恒定性高浓度葡萄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培养液中SOD活力在波动性高浓度葡萄糖组与恒定性高浓度葡萄糖组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波动性高浓度葡萄糖组降低最为明显(P<0.01); MDA含量在波动性高浓度葡萄糖组与恒定性高浓度葡萄糖组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波动性高浓度葡萄糖组升高最为明显(P<0.01).结论:波动性高糖较恒定性高糖更易抑制EPCs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波动性高糖环境下氧化应激水平增高有关.
其他文献
中医流派是中医学术思想和经验继承、流传的非常重要的形式。周氏梅花针灸学派是以周楣声家传针灸技术为基础,不但有独特的移光定位时间针法和梅花派进针法、行针法、导气法、出针法,而且在灸具灸法方面有突出的贡献,《金针梅花诗钞》、《灸绳》是梅花针灸学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针灸经典著作。所谓“梅花二十四灸”是梅花针灸学派十四种单式灸法和十种组合灸法的统称,十四种单式灸法的特点是以梅花针灸学派特有的灸具施灸命名的温
眶上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患,俗称“眉棱骨痛”。临床上针刺治疗眶上神经痛效果较好,本文对毫针刺法、灸法、穴位注射及其综合疗法等近年来针刺治疗眶上神经痛方法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络病近年来研究甚多,笔者通过分析络病学说的历程、络脉的生理功能、分布规律、络病的概念、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临床应用等方面来阐明络病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目的:观察正常人体穴位刮痧前后经脉线上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探讨穴位刮痧疗效的作用机理,为刮痧防治疾病提供微循环方面的依据.方法: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观察委中穴刮痧前后同侧本经经脉线腰段区域的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变化,利用计算机图像软件处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委中穴刮痧后15、60、90min时,同侧本经经脉线腰段区域皮肤血流灌注量(PU)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文从国内有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资料看,有不少的大学生长期陷入难以自拔的焦虑情绪中,这一严重的负性情绪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交友等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本文着重介绍了大学生焦虑的定义、成因、影响、调查方法、预防和解决方法。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及外周血神经递质的影响,并探讨针刺补泻手法调控血压的效应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5组,分别为空臼组、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空白组不做处理,其他各组均采用电击加噪声刺激15天制成应激性高血压动物模型.分别在在造模前、后,针刺治疗后测定尾动脉收缩压.造模成功后,每天上午分别对针刺、捻转补法、捻转泻法组的大鼠
本文结合相关资料,针对闪辉性暗点的发病机制,介绍了对闪辉性暗点患者施以中医药治疗、针刺疗法,探讨了中医药针刺治疗临床疗效。
本文通过对针灸预防疾病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结合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肯定针灸在预防疾病方面的积极作用,说明研究其规律与机制机理的必要性,阐述改变针灸“重治轻防”的紧迫性。
本文总结了教材、文献上大鼠“神阙”穴的定位方法,结合课题组前期观察,认为比较解剖取穴法与模拟骨度法相结合取神阙穴比较合理。
综述近10年来针刺治疗高血压病降压疗效和机制的研究进展,认为针刺治疗高血压确有一定疗效,以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最为常见。太冲、曲池、足三里是临床最常用的穴位。针刺近期降压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头痛、头晕等症状,可良好的保护靶器官,且副作用小。针刺可通过多种途径、多个层次、多个环节、多种因素调控血压。指出不同的高血压动物模型其发病机制不同,机体的病理变化也不相同,研究人员应该在全面了解模型动物生理病理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