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的探讨

来源 :2017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年会暨云南省第一届杏林柳叶刀心脏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ughty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胸痹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心,属“胸痹”、“心痛”范畴.“阳微阴弦”是古今医家认同的冠心病的主要病机.然而现代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群类的体质特征已发生巨大变化,传统医学对于冠心病的认识亦须因时变通.查阅文献及结合临床后发现“虚、郁、瘀、痰、毒”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并不是单一存在的相互作用,反复交杂.
其他文献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一般先有脂质在动脉内膜的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形成斑块,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继发病变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根据其病理表现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脉痹”范畴.本病多因正气不足,五脏不调,痰瘀互结于脉道所致,其中热毒内蕴是易损斑块病机演变之核心环节.临床治疗当辨证论治,包括扶正补虚法、活血化
扩张型心肌病(DCM)以心腔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弱为特征,常伴有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其发病机制复杂,发病率逐年增高,且预后不良.现代医学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对近年来扩心病相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综述扩心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虽存在心肌缺血客观证据,但西医看来其多无躯体症状,而中医运用四诊合参,在病证结合基础上,通过对其神色舌脉等方面的辨证,可有效分型论治.西医精准诊断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早发现早干预,能够充分发挥“治未病”优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三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其死亡率也逐年上升,心血管疾病越来越成为当代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西医对于心血管疾病大多采用冠脉术等外科治疗以及硝酸脂类等药物的治疗,只能缓解发病时刻下的心血管的临床症状,但对于整体机体的调节作用较小.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思想指导下,加上对祖国医学的不断深入发掘,发现中医对于心血管疾病具有独特的见解
天麻钩藤饮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之功用,常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证.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高血压病患者日趋增多,中医药对于本病研究发展日益深入,在临床中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高血压应用广泛.本病就天麻钩藤饮防治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
大鱼际三维望诊法属于中医望诊的范畴,心通过经络、神经、血管与手联系,在手掌全息图中,大鱼际为心脏全息点;韩学杰主任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冠心病患者大鱼际皮纹、皮色、肌肉、络脉等会有相应的异常改1变.首次提出冠心病大鱼际三维望诊法,将大鱼际形态、络脉、颜色三个维度观察相结合,对冠心病进行预诊断,并指导辨证治疗.大鱼际三维望诊法对诊查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其理论依据及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将对
H型高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伴有高血同型半胱氨酸(Hcy),高Hcy也是冠心病危险因素,高Hcy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内皮素分泌,消耗一氧化氮,损害血管组织,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加重心肌梗死.今年来很多学者对其做了很多研究,但其它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从中西医角度阐述H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以及有待研究的方向.
为总结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新进展,通过查阅近几年有关具有降压药理作用的中药,综述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药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为临床科学、合理治疗高血压疾病提供参考.
高血压和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且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且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高血压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若未予以重视及不经过系统及规范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心肌细胞增生,左室代偿性增厚,造成心脏功能减退,左心室受损,导致心力衰竭.从而形成老年性高血压性心脏病,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巨大影响.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是现在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本文主要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治疗予以阐述.
浮脉,作为纲领性脉象之一,是临床常见脉象,本文就浮脉的特征、诊断意义和鉴别做了一定的论述,其中重点论述了浮脉临床诊断意义,浮脉不仅主表证,亦可主里证,又主风邪鼓动,还主阳气浮越,文中列举了相对应的病例予以说明,根据浮脉不同的意义采用不同的治法,做到辨脉与辨证、辨病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