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素A对肾移植患者肾脏功能影响的代谢组学研究

来源 :湖南省药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che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服用环孢素A的肾移植患者的生物体液进行代谢物分析,并根据图谱变化建立模式识别模型,从而判断环孢素A是否对患者肾脏功能产生影响。 方法:采集经过肾移植患者的血样及尿样,筛选并分成肾功能异常组和。肾功能正常组,合并24名健康受试者的空白血样及尿样,通过电喷雾离子化四极杆串联质谱进行检测分析,色谱柱:Phenomenex POLAR-RP(250×4.60mm,4μm);柱温;26℃;流动相:水(15mM乙酸铵溶液+0.125%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9ml/min;进样量:1u1;同时采用紫外检测器检测合并全扫描和选择离子监测的手段对样本中物质进行监测。所得图谱中各组分经充分分离后,寻找各组间图谱差异,建立模式识别模型。 结果:通过各组抽取的样本图谱,发现三种有差异的标记物,其中两种已定性为肌酐和尿酸,另一种未知,根据标记物优化并确定方法学;运用此方法进行方法学精密度考察,RSD值最大为12.31%,各值均小于15%,方法学稳定;通过冻融一次实验,RSD值最大为5.61%,各值均小于15%,样本稳定;在对总样本进行t检验后,空白组与服药组中各标记物存在显著性差别,而在异常组和正常组之间,尿酸和肌酐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只有质量数为104.9的未知物存在显著性差别(P<0.05);单独考察正常组(良好)与空白组未知标记物的P值,结果发现,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别;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其结果与t检验类似,以代谢组为单位,可判断空白组与服药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别,异常组和正常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 结论:通过尿样分析,所选三种标记物在空白组和用药组中有显著差别;而尿酸与肌酐在用药各组间中无显著性差异,尚不能作为区分肾功能损伤与否的标记物; m/z104.9极有可能是区分肾功能损伤与否的重要生物标记物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上市、临床试验和临床前研究的天然活性多肽,并简述了天然活性多肽的药理作用。对天然活性多肽药物的研究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的:通过对人胸腺素a原cDNA测序来分析胸腺素a原的序列多态性。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外周血及脐带血中扩增胸腺素原cDNA,纯化后与克隆载体DMDl8一T连接,经克隆测序,通过与标准序列比对,测定其多态性。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ProT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不一致。与已报道的胸腺素a原基因进行比较,发现存在两种变异。(1)107位单核苷酸变异,以及11O一121位和191-205位的
多药耐性相关蛋白MRP2(ABCC2)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小肠、肝和肾,并专一性地定位于极性细胞的顶侧膜上。为了探讨radiXin和CZrill蛋白对人小肠中MRP2顶侧膜定位的影响,运用RNA干扰技术构建了稳定的radiXin、ezrin缺损的CaCO-2细胞;使用该细胞系进行细胞表面生物素标记实验,发现radiXin、CZrill的缺失导致了细胞表面MRP2的减少。免疫染色实验表明,radix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物基因组学、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现在,世界生物制药技术的产业化已进入投资收获期,生物技术药品已应用和渗透到医药、保健食品和H化产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改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生物药物的概念有很大扩展,已形成4大类:(1)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治疗剂,包括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活性多肽、蛋白质及其修饰物,台治疗性多肽、蛋白质、激素、酶、抗体、细胞因子、疫苗、融合蛋白与可溶性受体等:(2) 基因药物,是以基因物质(RNA或DNA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SiRNA和核酶等
目的:优选ZTC1+1-Ⅱ用于驴胶补血颗粒的絮凝工艺条件,改进驴胶补血粒纯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药液浓度、搅拌速度和ZTC1+1-Ⅱ加入量三个因素对絮凝工艺的影响。结果:驴胶补血颗粒絮凝工艺的优化条件:药液浓度为1:7(生药g:药液ml),在60℃及150r/min的搅拌条件下加,KZTC1+1-Ⅱ澄清剂A组分为0.3ml/g(以药液中含生药量计算);搅拌10m
目的:探讨中药四性研究的思路,建立起状态函数数学模型。方法:根据中药与人体作用四气的生物物理学特征,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Hess定律建立关系式。结果:中药为自然界的产物,其有效成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生物酶系作用下合成,按质量作用定律作用于人体,使人体向与中药药性相同的方向移动,达到中医学上的“热者寒治、寒者热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等的反治互补的效应作用,体现“网通虹势”式双重遗传药理学的作用,同
目的:考察影响莲心总碱稳定性的因素,为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RP-HPLC法测定莲心总碱中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的含量,并以这三种生物碱含量为指标对PH值等影响莲心总碱稳定性的6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莲心总碱在溶液中稳定性较差,溶液的PH值等因素对总碱的稳定性影响显著。莲心总碱固体粉末的稳定性较好。结论:莲心总碱在避光、干燥条件下保存,与莲心总碱有关的制剂应该制成固体
目的:制定齐墩果酸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齐墩果酸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墩果酸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5μm,250×4.6mm),波长为210nm,流动相为乙腈-0.5%的冰醋酸(90:10),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结果:HPLC的线性范同为0.01644-0.1928mg·ml-1;相关系数为R2为0.9998。滴丸中齐墩果酸的
目的:探索提取莲子心总生物碱的最佳条件。方法:先对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进行初步优化,然后应用响应面法和加速随机搜索法优化莲子心总生物碱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采用超声法提取法,提取溶剂为75%乙醇、提取时间为20分钟、溶剂倍量为30:1。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和加速随机搜索法对莲子心总生物碱提取条什进行优化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