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一体化运维体系实践

来源 :2016年中国通信能源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传统数据中心(IDC)的运维管理和服务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期IDC技术特点和运维的需要,以运维管理"一体化、集中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以"集中维护"为原则,以标准化的运维管理规程(4P)为核心,以支持跨地域集中监控运维管理的技术平台(OSS)为支撑,建立智能一体化运维管理体系,同时对标国际一流,创建了领先的包括多专业领域的运维服务模式.
其他文献
为了有效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研究开发了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智能监控方法和系统.该系统由感知、互联、分析决策、控制四部分组成,可以实现原材料预冷、混凝土拌和、运输、入仓、平仓、振捣、养护、通水冷却全过程温控信息的自动感知、传输、互联、共享及部分环节的智能控制,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温控防裂的全要素、全环节、全过程管理.四个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可实现现场温控实施情况的
在目前的水工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已是最主要的工程材料,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与工程整体安全紧密相关.近年来无损检测混凝土内部质量情况的需求已日益强烈,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探地雷达法、超声波测缺法、垂直反射法、红外成像法等.上述方法中的大多数只能适用于比较有限的区域,探测深度和精度都具有较大局限性.国外最新技术利用横波在固体中的传播优势,结合多触点干式检波器、"合成孔径聚焦技术"和三维层析成像技术形成了一套混凝土
近些年来,中国一直处于水电开发与建设的高峰期,大量的实际需求促进了高坝泄洪消能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消能系统多为水垫塘或消力池,在下游水位较高时,长期处于水下十几到几十米.因此无法考虑修筑尾坎进行抽水检查,需要采取水下检测手段.已有工程检测方法以水下摄像、潜水检查为主,但存在水下摄像可视范围小、整体性差、定位繁琐等缺陷.多波速测深系统在大水深泄洪消能系统水下冲磨情况检查中得到了较好应用,采用卫星定位,
首先介绍蓄电池组容量估算方法的技术背景,然后具体阐述技术方案,包括估算思路和计算蓄电池组放出容量的方法.对蓄电池组容量估算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按照规程,通信运营商每年要对大量局站的蓄电池组做容量核对性放电试验,掌握实际运行状况。局站在市电检修、故障停电时,蓄电池组在动环数据库中留存放电记录。本方法通过对动环数据的分析应用,自动计算出蓄电池组的实际容量,为维护、更换蓄电池提供客观依据,容量差
通过7个案例,分析当前模块化UPS产品质量的现状,从产品设计、测试验收、维护风险预防几个方面给生产厂商和使用维护人员提出有益的建议,UPS直流母线应设置电池放电告警,电池一开始放电就应有告警提示,电池放电到低电压阈值时,再次告警提示,模块化UPS厂商应对各种开机模式进行充分测试、验证并规范操作,避免出现逻辑漏洞而引发系统风险。
目前动力维护工作面临设备多、人员少的问题,有的动环局点有三、四幢机楼,值班人员只有两个,甚至只有一个,在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两个场景中,因为动环监控平台在监控室,而人员需要到设备现场处理,值班人员无法实时地同时掌握监控平台信息和设备现场信息,两个值班人员需要进行电话沟通,单个人员需要申请CSC代管,并进行电话沟通.特别对于故障场景,信息量大,同时要进行传报流程,往往导致值班人员焦头烂额,因为信息传报
通过对空气开关、电气配线及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变电所、通信基站机房等低压配电的安全检测方法及其设计规范要点.
回顾了运营商在基站门禁管理工作中采用的技术方案,研究了铁塔公司后,为应对多方人员进出基站情况,在动环监控系统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互联网+的新型门禁管理设备的技术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和对比,为运营商在基站门禁管理方面提供了技术方案参考,对于新型门禁系统进行了探索研究.
目前部分场所地下机房在运营商建设及维护期间,机房土建井口规格无统一建设标准,导致铁塔公司接收资产后,在对其进行更新改造时,出现无法批量安装防盗门及电控锁现象.若继续使用原挂锁,不利于防盗与后期的维护及管理,现为实现铁塔公司对基站的标准化管理,提出对全市地下机房防盗门的标准化制定,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树立效益第一的观念,通过有效的技术方法和理念,加强修旧利废意识、劳动定额管理及资源优化利用等,以此加
主要论述了如何通过建立一个相对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牵引数据中心的建设、维护朝着以价值(可用性×适用性/全生命期成本)为核心的方向发展,克服片面降低设备成本、建筑成本,导致客户感知降低、高能耗、可靠性下降的误区,引导行业向建、维一体的综合成本最优方式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