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亨颐提案”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来源 :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理念·实践——博物馆变迁”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g912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后,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紫禁城于1925年正式被更名为故宫博物院,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家公共博物馆的成立.故宫博物院在其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饱受沧桑、历经磨难.这些波折中,令人感到疑惑和不解的当属1928年所发生的“经亨颐提案”.目前的研究现状是,对于这一问题的阐述主要在吕济民先生的《故宫沧桑》、郭长虹先生的《故宫图像:从紫禁城到公共遗产》与郑欣淼先生的《故宫博物馆与辛亥革命》等文章中有所提及.本文试以对该提案的背景、经过及内容为基础,结合经亨颐个人经历及其教育理念,结合当时社会大的时代背景,对“博物馆与传统文化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定位”“文化运动对文化遗产的影响”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博物馆不仅是传承知识和文明的机构,也是彰显人文关怀的公共文化场所.它自产生至今,从最初的单一的“收藏”,发展到后来的“陈列”“研究”,再到现在的“社会教育”,都反映了博物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博物馆服务社会的目标和对象不断拓展,博物馆以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为依托,主要通过陈列展览将文化知识进行形象的展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正迅速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即博物馆的职能是以“以物为
本文首先认真的梳理了我国博物馆的历史沿革,深入分析博物馆的创建初衷和运营理念,着重的对博物馆公共服务职能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带来帮助。
博物馆常规的展览策划一般来说是面向成人观众进行的,对于儿童观众(本文所指儿童,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一条将儿童定义为年龄不大于18岁的人),一般来说更多的是集中在寒暑假时策划些内容和形式都较为简单的儿童书画作品展览.随着国内博物馆观众中以家庭为单位的观众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而家长把参观博物馆作为孩子接受社会教育,促进亲子关系的重要目的.因此,博物馆不仅在教育活动中加大了和展览的互动和内容交流,更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对“物的时代”有过精辟描述:“生活在物的时代:我是说,根据它们的节奏和不断替代的现实而生活着,在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生产、完善和消亡的却是自己.”在中国不仅看到物的消亡,也看到中国乡村整体性消失,乡村农耕文化的脆弱使得文化基因流失速度惊人,城镇化建设的模式使得乡村发展的同质化问题严重,村落文化的核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博物馆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跨界合作日益增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文化机构、商业空间就开始尝试采用博物馆的方式.跨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商业空间、公共交通中心等公共场所关注过去只有博物馆才具备的收藏、展示,甚至科学研究功能上,自己收藏或租借藏品,展览规模或大或小.博物馆与公共空间的跨界合作成为发展趋势.
博物馆作为典藏人类文化的殿堂、传播历史与科学的课堂,以其深厚的底蕴、无可比拟的文化形象和吸引力,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的文化地标,并赋予这个国家和城市以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灵性.博物馆的产生是从收藏文物和自然标本开始的,藏品是博物馆存在的物质前提,藏品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博物馆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如中国故宫博物院、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苏联国立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当代中国人的需求已经从物质层面上升为精神层面.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将是一个文化高度自信,人民精神富裕的时代.
中国近代的博物馆是伴随着近代社会变革和经济文化发展应运而生的。近代博物馆的产生和繁荣,就是这一文化现象的反映。同时,博物馆产生以后,人们利用博物馆这种媒介,了解、分析、改变社会环境,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本文拟依据近代中国博物馆的诞生过程,整理当时社会公众了解博物馆的渠道,分析不同时期社会公众对博物馆认知和使用情况,尝试从媒介角度解读博物馆的社会职能。
在现代博物馆重心逐渐放到观众的趋势下,博物馆也迎来功能性转变的契机.博物馆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空间向观众提供着可见和明了的阐释,让其能够进入藏品,了解藏品背后的故事,接收博物馆所想表达的文化讯号.在思考如何理解博物馆语境下的阐释(Interpretation)时,需要先反问博物馆在知识或价值的传递过程对于观众应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平易近人或是曲高和寡?“不食人间烟火”或是“海内存知己”?除却博物馆本身所
博物馆源于收藏,实物是博物馆的基础.在历经世纪的变化与积淀中,这些实物的积累实现了由私人收藏到公共博物馆收藏的质的变化.实物是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传播与教育的基础,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要求,实则关乎博物馆的职能发挥、运营管理等诸多方面,理性的去审视和探讨,才能更好、更准确的展示、解读好博物馆的实物,才能让博物馆始终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