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报2014年汛期最后一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来源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资料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与多普勒雷达回波对2014年7月15-16日九江市全区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细致分析,结果表明:(1)中高纬干冷空气侵入且叠加在暖区上是造成大气不稳定产生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2)低层大气层结由稳定向不稳定转化,为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提供了热力条件;(3)高低空急流良好配置为暴雨天气过程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4)副高边缘持续增加的西南气流源源不断地将大量水汽和能量输送是本次暴雨产生和维持的条件;(5)大尺度静止锋雨带长时间滞留,雨带中不断有中-β尺度雨团生成东移;东北—西南向混合型回波带中不断有近似南北向的雷雨窄带东移所造成的列车效应是产生此次区域性暴雨的主要因素;(6)θse等值线密集带、k指数窄带高值中心轴与850hpa低空急流相交汇的区域与暴雨区域分布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以长江中下游一季稻种植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象资料及相应一季稻生育期和产量资料,开展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一季稻生育期高温热害特征分析及其对产量影响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预估未来高温减产趋势.结果表明: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是长江中下游一季稻种植区高温天气最集中时段,高温出现频率超过20%;≥3d的持续性高温事件、危害热积温以及高温热害指数均呈南多(高)北少(低)分布,其中高温热害指数高值中心位于江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meteorological hazards and associated natural-anthropogenic variations in China, with specific attention given to the drought hazards occurring at
本文利用1961~2013年5-9月福建省52个气象观测站的降水量资料,通过极端降水阈值、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了福建省前、后汛期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降水阈值对于福建省整个地区的前、后汛期降雨分布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1961-2013年期间,福建省极端降水分布在西北-东南方向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在前、后汛期完全相反;前汛期福建极端降水总降水量、极端降水量、极
Maize is one of the major cultivated crops of China, having a central role in ensuring the food security of the country.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tudies of maize under interactive effe
新一代天气雷达充电开关组件为雷达组网运行以来易损组件,也是雷达发射机关键组件,组件的维修以及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雷达有效保障.传统雷达组件维修调试,需要在雷达实体上进行,当组件故障疑难情况下,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处理,这对于雷达业务运行要求严重冲突,设计相应雷达组件测试维修平台可以较好解决雷达业务运行及组件维修矛盾.雷达组件维修需要设计相应组件输入信号以及组件输出负载进行仿真,就充电开关组件来说,其功能
本文利用浙北地区两部风廓线雷达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夏季的局地对流活动.对无降水的晴天对流分析表明边界层水平风速、垂直速度都存在显著日变化,夏季中午存在很强的晴空对流热泡,垂直速度存在周期为60-90分钟的波动,振幅中午大,夜间弱.通过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联合分析了一次浙北地区冷空气底层入侵激发弱对流的过程,表明两种资料对过程的刻画高度一致.底层湿冷空气入侵与暖干空气混合形成不稳定,可以激发出
统计分析2007-2011年梅雨期间引发江淮流域暴雨的低涡过程,结果显示低涡暴雨占41%,且绝大多数为浅薄低涡(700hPa以下),此类低涡易受大别山(1500m高)地形影响.分析两例在地形和高空引导气流的共同作用下,经大别山南北两端的浅薄低涡,低涡遇大别山,绕行与爬坡同时存在,并显示北部低涡增强大于南侧,进而影响到低涡暴雨形成沿淮河流域和沿长江流域的两种雨带.环境高低空急流的风切变配置状态不仅有
基于T639数值预报产品下发的多个物理量资料,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开展本地化的分县气温客观预报方法研究,建立了宿迁地区分县的气温预报方程,将方程输出结果转换成Micaps第4类数据格式,操作简单,查看方便.经过对不同季节进行试报得出以下结论:预报准确率是随着时效的延长呈现波动下降,最高气温准确率总体高于最低气温,48小时预报准确率最高气温中冬季的最高为82%,最低气温中春季最商为68%;从预报稳定性
利用九江、南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0.5°×0.5°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1月19-20日九江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支槽前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沿低层东北冷回流在长江流域形成的冷垫爬升是暴雪产生的动力机制;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形成次级环流,700hPa以上正涡度平流和低层暖平流表明天气尺度上升运动较强:700hPa等θse线密集锋区稳定维持,表明锋区稳
本文对威海-大连航线"生生-1"号船舶站测风资料进行了普查、优选和预处理,结合海上航线保障服务和现行参考站点,对比统计分析了2011年和2012年12月刘公岛、成山头和船舶站的逐时最大风和极大风.结果表明:(1)船舶站和刘公岛/成山头风向偏差不大.在平均情况下,船舶站较刘公岛/成山头有顺时针偏差,且与成山头的平均偏差更小.(2)船舶站与刘公岛/成山头的逐时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显著相关,显示这三个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