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源方言来母的演变特征

来源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61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母在青海方言中的演变比较特殊,西宁、大通、湟源等地读音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来母和前高元音组合时),并且呈现出有意思的音变链。根据各地差异,可以将来母的读音分为三种类型:1、l□型,2、l□型(包括圆唇的l□),3、z□型(包括□)。本文利用青海方言的调查材料,主要讨论最为典型的湟源方言来母的演变情况。根据我们的调查,湟源方言只有县城极少数老年人少数人读l□(ly□),县城、南乡大部分人读l□(l□),最特殊的是西乡,一般都读作成音节的z(□),甚至还有个年龄较大的发音人读为成音节的□。当地有一个取笑西乡人的段子,主要就是因为西乡人的方言"驴=鱼"等特征:ka21□z24□0(尕驴儿小毛驴)□□□21□□35t□□31(骑上着)z□21ta35z□53(李大村庄名里)z□21ni□53□ia44(姨娘家)□h□351i□31(去了),z□21ni□53(姨娘)ka21□z24□31□□53(尕驴儿上)t□u24ki21li□31(驮给了)z□21ma21t□24(一麻袋)ka21□z35□31(尕鱼儿小鱼),z□21ma21t□35(一麻袋)ka21z□24□31(尕梨儿小梨)。本论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青海湟源方言来母的演变特点做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并利用录音材料,对西宁、湟源、门源等地来母字的读音差异做了实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青海方言来母及其他相关声母的演变特点,分析其演变的条件和轨迹。
其他文献
  文章搜集零散分布于《魏建功全集》中的如皋方言语料,联系现实,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和证诂,对一些现象作了补充说明,从中可见近一百年间如皋方言演变发展的
江西乐安方言中由句尾助词"去"、"来"组成的(S)+VC+NP+去(来)句式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把字句句式,句尾助词"去"、"来"具有表示处置义的语法意义,称之为处置助词.句末处
会议
  四川自贡、仁寿地区方言表现出与周边方言不同的语音形式,关于该方言的源头探索,一直没有纳入研究者的视野。本文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出自贡、仁寿地区方言的发展轨迹,进
本文对福建仙游盖尾镇方言的"了"[1iau32]、"嘞"[1ui0]和"(砾)"[lp?4]作出描写."嘞"和"(砾)"用于句末时都相当于普通话的"了2",但"嘞"主要用于消极义的动词或形容词
会议
维吾尔族学生使用汉语介词时常常出现遗漏介词的偏误.通过对一些常用介词的偏误分析,我们认为母语的干扰是产生这一偏误的主要原因,建议汉语教学中利用母语语法中的“格”概
杜工部的两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今人读来想必已多不解其味。手机的出现,人们已不再需要用书信传递什么,所以写信已近乎于奢侈,以前常见有老者坐在街头,面前一小桌,
期刊
  本文认为,现有的自然语料和语法例句调查法都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提出一个语料采集的新方式,就是由语言学工作者拟写自己母语的口语句子,这应该是质量更高、更有价值的语料。
  本文先总结《汉语方言地图集》中全国存在古来母今读塞音的地点,并结合现有的方言文献材料进行补充。在此基础上,指出古来母今读塞音的今韵母条件,并进一步探讨出该现象出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