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阻滞剂对围术期心脏并发症治疗价值与风险

来源 :全国第八次临床麻醉知识更新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拟行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及老年人日益增多,围术期心脏并发症是非心脏手术患者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自1963年Smith发现"普萘洛尔"以来,各种类型的β阻滞剂被应用于临床,其心肌保护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90年代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证实β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改善氧供需平衡,从而降低围术期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其围术期的应用备受关注,但是目前临床上仍应用不足.本文就β阻滞剂临床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争论、作用机制、用药方案等问题进行讨论.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最佳剂量.研究方法: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后用针刺法评定感觉阻滞平面的起效、持续和消退时间,使用改良Bromage评级法评定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效果.记录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和运动完全消失时间,记录围麻醉期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和处理情况.研究结果:诱导达到手术阻滞平面的用药量、起效时间、最高胸段感觉阻滞平面.及出现阻滞平面时间三组无差
本文介绍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喉显微手术中应用,并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相比较,观察其麻醉效果、术毕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等,结果显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效果好,停药后呼吸恢复和清醒时间短,清醒质量高,是喉显微手术麻醉的理想方法.
本文研究目的:为了搞好临床麻醉工作,麻醉医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研究方法:在2003年1月~2004年1月,对50例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进行了分析,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操作程序、和围麻醉期的管理进行了工作总结.研究结果:保证病人围术期生命安全,提供无痛肌松的手术条件,尽可能减少对病人机体的损害,维持和调整病人生理机能平稳,是临床麻醉的基本任务,要完成好这些基本任务,麻醉医师必须严格遵循全麻操
本文研究目的:探讨适合微创腋下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研究方法:214例施行腋下小切口(右腋中线第4肋骨下缘斜向前下至腋前线第5肋骨上缘,全长约6~8cm.)手术病人,年龄1~36岁,体重4~52kg,快速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采用中小剂量芬太尼(15~20μg/kg)镇痛,静注维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辅以低浓度的异氟醚吸入,分次静注异丙酚20~50mg的方法维持麻醉.浅温体外循环下完成
本文研究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阻滞与单纯硬膜外阻滞在阑尾切除术的麻醉效果.研究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阑尾切除术患者52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6例.A组经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用25G腰穿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见脑积液流出后开口向头端,根据身高及体重缓慢注入0.5﹪布比卡因2.5~3.0ml,于硬膜外向头端置硬外管备用,B组经T11-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硬外管,先注入2
本文研究目的:观察琥珀胆碱与罗库溴铵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右心房静脉血血气的变化,评价两药对机体氧供需平衡的影响.研究方法:老年全麻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即琥珀胆碱组(S组,n=10),罗库溴铵组(R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至右心房.分别于麻醉前(T0),给肌松药前(T1),给肌松药后1min(T2),2min(T3),3min(T4),
本文研究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54例病人应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多点注射,每点注射剂量为0.1-0.2ml(含毒素2.5-5.OU),并对疗效予以评估.研究结果:54例中显效51例,有效3例.无全身不良反应,仅出现局部反应,2-4周自然恢复,无任何后遗症,对9例复发者重复注射仍有效.研究结论: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确切,无全身副作用,其局部注射是目前非手
本文研究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过氧化氢损伤的神经元样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的游离Ca2+作用.研究方法:PC12细胞株以2×102/孔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将细胞按孔随机分为损伤组(I组)、依托咪酯E组、E2组和E3组,其浓度分别为3、6和15μM/L.每孔分别加入含标记Ca2+的荧光染色剂Fluo310μM/L的培养基,37℃下孵育30分钟后,置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仪连续扫描.每一组开始连
本文研究目的:研究兔脑表面持续滴注低温生理盐水对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方法:取6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6只.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作: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同时从股动脉抽血,使脑组织维持低血压低灌流急性缺血状态1h,然后松开双侧血管夹,并将抽出的动脉血从股动脉回输,使血压恢复至缺血前水平并维持3h.研究结果:(1)在室温下,4℃低温生理盐水滴注在脑表面时的温度为
1994年,北京协和医院开始了病人自控镇痛(PCA)术后疼痛治疗,迄今在国内应用已有十年了.这期间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并编写了关于PCA的译著,PCA已经成为术后镇痛最常用最普及的方式,得到了外科医生、护士和病人的肯定和欢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证实.但是,在疼痛治疗的术后随访和管理方面,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PCA技术发展至今,我们仍面临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PCA镇痛疗效?如何进一步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