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来源 :第三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ti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开发了用于蜂蜜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的快速检测卡,该检测卡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以抗氟喹诺酮类药物抗体-胶体金复合物作为游离探针,人工合成的恩诺沙星-牛血清白蛋白复合物作为捕获线,根据免疫竞争法的原理,实现对蜂蜜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本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可达5μg/kg、能检测多种主要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结果容易判断,可作为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监控的有效筛检手段。
其他文献
本试验对北京地区大白菜育种田发生的一种新的病害—黄萎病的致病真菌进行了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致病力检测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了病原菌鉴定与系统发育树构建。从4个发病大白菜育种材料中分离纯化获得4个真菌分离物,命名为BCHw3-85、BcHE10-2、BCHW3-108和BCHWJ-15。分别在苗期回接4个寄主大白菜育种材料,苗期病症与发病田植株所表现的症状一致,四个菌的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利用62对SSR引物对36个结球甘蓝自交系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有40对SSR引物在36个品种间表现为多态性。共检测到146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变幅为2~7个,平均为3.65个,有效等位基因为127.88个,平均为3.20个。每个SSR位点的多态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182~0.832,平均为0.644。36个自交系材料问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473~0.815,平
以10份不同类型的F1代青花菜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细胞学观察、培养基类型及pH值等对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青花菜小孢子胚状体产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间胚胎诱导频率差异显著:花蕾大小与小孢子发育时期有一定的关系,不同基因型之间最适花蕾的长度也有一定的差异:1/2NL-NU-130g蔗糖是青花菜小孢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培养基pH最佳值为6.2;子叶胚在
诸多因素影响着甘蓝游离小孢子的培养技术,其小孢子供体植株生长环境温度或株龄对出胚率是否影响成为本研究目的。在露地栽植成株与半成株,温室栽植成株高温24℃、28℃、32℃处理和相同品种成株移栽温室与露地栽培,游离花蕾小孢子培养比较出胚数。结果表明,甘蓝半成株较成株适宜作为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花蕾供体:供体植株在温室和28℃高温下生长,有利获得较高的出胚率,出胚率增加0.69胚/蕾~15.16胚/蕾。
SRAP(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标记是在总结已有的DNA分子标记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的基于PCR的DNA分子标记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SRAP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在甘蓝类作物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主要对甘蓝类作物遗传多样性、遗传图谱构建、分子辅助标记、种质资源鉴定和分类、及其它重要农艺性状行进行了阐述。
以结球甘蓝耐抽薹亲本与易抽薹亲本及F2代群体为试材,采用分离群体分析法(BSA)进行了与结球甘蓝耐抽薹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有27对SSR引物在亲本间具有较好的多态性,占总引物的30%;但只有引物O111-E03在亲本及酎易抽薹基因池问能扩增出相同的多态性条带,经F2群体单株分析,引物O111-E03扩增出两条与耐抽薹亲本连锁的DNA片段,片段大小大约为360bp和380bp;用
以2份青花菜材料(B105,B108)为试材,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各个时期的样品,包括对成熟花球,抽薹期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蕾(顶端蕾、开花前2-3天蕾、开花前1天蕾、花),成熟期的种子进行莱菔硫烷含量的检测和分析。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次重复。结果表明,2份供试材料中莱菔硫烷平均含量从成熟花球到抽薹期的花蕾再到成熟的种子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成熟花球中2份青花菜材料问莱菔硫烷
利用RAPD和SRAP标记技术,对“早花60”花椰菜的双亲及其F1进行分析。引物筛选结果表明100个RAPD引物中有1个RAPD引物可扩增出“早花60”双亲的互补特征带,将其双亲和F1区分出来;20对SRAP引物组合中有1对可扩增出“早花60”竹双亲的互补特征带,另1对在F1中扩增出特异条带,能有效地区分双亲和F1杂交种,从而建立了由RAPD和SRAP标记技术组成的鉴定亲本及其杂种一代的分子指纹图
为丰富浙江水生蔬菜种质资源,收集了滇东地区16份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将其保存在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中,分析和调查其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搜集的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并能完成整个生育期,可安全越夏越冬,但在5~7月的高温多雨季节,病害发生较严重,应注意防治。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层析(PCR-NALF)方法,该方法通过一对标记生物素和地高辛的引物,对提取自样品中的DNA进行扩增,然后用包被亲和素和抗地高辛抗体的层析试纸条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并通过肉眼可见的红色条带进行结果判读,从而替代电泳实现便捷检测。在特异性试验中,其他李斯特菌和常见致病菌均呈现阴性反应,与电泳结果一致。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法(GB/T 47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