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技术在煤田的应用

来源 :中国石油学会2012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在复杂区地质目标识别与油气储层精细预测方面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但能否解决煤田相关地质问题还在探索中。本文以我国M煤矿为例,利用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较准确地识别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效率的细小断层、陷落柱、地下巷道、采空区、火山岩侵入体等地质现象。同时也对综合利用地震属性结合电法资料圈定地下水发育区、高瓦斯区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应用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能够有效地识别多种地质现象,有助于降低煤层开采风险,减少人员伤亡事故。精细的三维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与构造成果同样可以指导巷道的优化设计,为煤矿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本文从火成岩对地震资料的影响入手,从能量屏蔽、散射干扰、强折射干扰等三方面,分析了火成岩对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影响,进而开展了针对地表火成岩的采集方法研究。首次在高精度三维中采用高密度的微测井调查近地表火成岩的分布,摸清了近地表火成岩的分布范围,为后续针对性的激发措施提供了依据。首次在高精度三维中采用了横向多排列宽方位角联片采集和大排列双边观测的方法。获得了更宽方位角、更多不同炮检距的火成岩下地震反射
本文针对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前柯东构造带地表为巨厚黄土山,地下断裂发育、地层倾角大,波场复杂、成像差,一直以来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都很低的问题,在柯东三维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面采用了面向叠前偏移的设计方法和基于三维模型优化设计技术。通过三维线束试验进一步优化了观测系统,结合强化激发接收、合理表层调查及初至折射静校正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原始单炮的信噪比,改善了目的层的偏移成像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在适用于滩浅海地震勘探检波点重定位方法原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陆地地震勘探炮点位置质量控制及重定位需求,研究目前在该领域重定位技术实现的方法及适应性。并提出了既可用于浅水域地震勘探检波点的重定位技术,又能够用于陆地地震勘探中炮点位置偏移重定位的技术流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分别选择滩浅海地震勘探及陆地地震勘探采集数据,在异常炮检点位置检测及重定位反演进行应用,对比重定位前后的地震资料,重
本文简述了辽河外围盆地地震勘探难点及下步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辽河外围盆地陆西凹陷地震采集为研究对象,总结了辽河外围盆地地震采集激发经验,提出了辽河外围盆地下步地震采集在激发方式优选方面的建议。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海洋地震勘探系统的同步采集方法。该方法采用高精度时钟分发、实时FPGA硬件延迟补偿算法结合高效的系统控制协议,对多通道前端采集系统间的延迟差异进行自动补偿,从而实现了系统级的同步采集。该方法实现简单,并且具有实时性强、可靠性高以及同步性能好等优点。实际海上试验表明,本同步采集方法能够满足6000M范围内、1920通道规模的系统级同步采集。本方法在远距离分布式系统以及传感器网络等应
本文针对黄土塬区黄土的巨厚性、弱弹性、疏松性、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性,以及黄土塬区表层黄土厚度横向变化差异导致黄土塬区地震勘探资料信噪比低、子波一致性差、频带窄等问题,根据黄土弱弹性介质的弹性性质,基于黄土塬区浅表层结构调查成果和浅表层黄土水分的分布特征,合理地选择激发层位,基于地质目标的深度、接收排列的长度、黄土厚度选择激发总药量,采用多井组合、适中单井药量激发。该项激发技术实际应用表明:获得的地
针对复杂山地由于近地表复杂和地下构造复杂导致的激发问题、炮检点布设问题和目的层成像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系列配套采集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利用运动学属性和动力学属性相结合的多属性微测井解释技术可以建立多属性的近地表模型;通过多属性井深设计技术来选择合理的激发因素;立体真地表建立技术可以模拟复杂山地的起伏地表;基于立体真地表的炮检点布设技术方便复杂山地的炮检点变观;面向处理的观测系统评价技术和基于三维高斯
在埕岛东浅海高精度地震采集发现,随着勘探海域水深增加,海上鸣震干扰影响采集主要频段的信息。针对如何减少鸣震干扰影响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初步形成了双检接收耦合技术、双检处理压制鸣震技术、大能量气枪激发等技术,发展了滩浅海高精度采集技术系列,取得了明显的采集效果,确保了埕岛东项目的顺利完成。
本文以南海A 区块复杂构造为例,分析了该地区以往地震资料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面向地质目标的采集设计方法。首先,根据该区实际地质情况,利用三维速度场数据,结合测井资料,建立了符合地质认识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射线追踪技术对主要目的层能量及覆盖次数进行了分析,模拟单炮记录进行PSDM处理,从正演模拟来看PATCH宽方位观测系统更有利于本区成像。通过与实际地震采集资料处理对比可知,在高陡和岩下地区成像
微幅度构造对于油气的聚集和成藏具有引导和指向的作用,如何快速有效地识别微幅度构造发育位置,对于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PY工区地震数据为基础,通过值域变换,综合利用水平切片、构造导向滤波、监视窗口转变等技术,较好地识别出目的层段幅度5M以下的微幅度构造,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