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机制

来源 :国家真菌毒素防控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中国真菌毒素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曲霉是一种腐生性和机会性病原菌,可以侵染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经济作物,若动物和人不小心食用被黄曲霉和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和食物也能引发黄曲霉病和肝癌等,给农作物以及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本研究首先研究了环境因子对黄曲霉毒素合成的影响,包括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通过转录组数据筛选到多个参与温度、水分和营养的基因。进一步通过基因敲除和互补的方法研究了这些基因在黄曲霉毒素合成中的作用。比如本课题组进行了NmrA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纯化,并进行了体外酶活实验。基因nmrA的敲除突变体在铵盐培养基中缺失菌株的孢子产量明显高于野生型和互补型;但敲除株只在Gln和Ala中毒素产量显著性减少,其他氮源并没有差异;敲除株的菌核量明显高于野生型和互补型;敲除株侵染花生的能力下降并且产孢量和毒素产量也明显下降。表明nmrA影响黄曲霉的侵染能力。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病原真菌一方面可引起果实腐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会产生真菌毒素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真菌毒素诱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由扩展青霉(Penicillium
赭曲霉广泛分布在粮食和饲料中,其次级代谢产物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具有强毒性和很高的稳定性,一旦进入人体会对肝脏、肾脏造成损伤.OTA主要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