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的铁路列车时间同步技术应用研究

来源 :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ng99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铁路列车尚未实现统一的时间管理,使得列车各应用系统时间不一致,影响了行车组织、系统安全、故障分析和客户服务.为了给列车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时间基准,本文以CRH3动车组为例从有时间需求的系统功能特点和空间分布、系统间接口和功能关系、时间同步性能要求这三方面对铁路列车的时间同步需求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统一授时的铁路列车时间同步网架构.该架构在提供统一时间基准的同时减少了在列车卫星接收设备和时间管理方面的投入.另外,该架构还充分利用了列车通信网络等现有设施.针对该列车时间同步网架构,本文对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为列车时间同步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其他文献
卫星姿态变化会导致卫星天线相位中心的变化,从而影响信号发射路径的变化,对地面数据观测数据质量产生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卫星姿态变化对数据质量中的多径的影响进行评估,根据CODE提供的卫星机动信息,分析卫星的多径发现,地面观测数据多径呈现分层现象.
随着GNSS用户对实时高精度定位应用的需求日益增长,实时精密单点定位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的技术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iGMAS预报轨道产品,利用包括47个测站的地面观测网络实时估计GPS和GLONASS卫星钟差,并应用实时钟差估计结果模拟了实时条件下的精密单点定位解算,分析了动、静态计算设置下精密单点定位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基于iGMAS预报产品和实时钟差估计技术能够实
电子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反应了电离层的主要特征,可以用于研究电离层不同时空尺度的分布与变化特征,如电离层扰动,电离层的周期变化,以及电离层的长期变化等.随着GNSS的发展,不仅可以研究大尺度的电离层特征,还可以对一些精细结构、特殊事件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对电离层进行建模和预报.多尺度GNSS电离层产品发布利用全球IGS基准站数据,进行实时和事后处理.系统具体操作过程为,通
本文结合卫星导航系统运行实际,分析了运行主用设备和在线备用设备之间,在设备集成、电源模块、信号源引入、数据流输出等方面存在的单点问题,给出了热备运行、多路运行、轮询运行、镜像运行、单体运行等解决单点问题的方法措施,为在现有设计基础上优化系统性能提升系统稳定运行的可靠性,以及下一步卫星导航系统可靠性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精确统一的时间频率基准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维持运行的基础,而原子钟因为其优越的频率特性成为高精度守时系统的首选频率源,目前我国的守时系统中主要以氢原子钟为频率源.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因为连续不间断服务的特性对其时间频率子系统提出了更高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需求.但是氢钟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发生频率跳变在所难免,一旦发生跳频,尤其是主钟发生跳频,则必然影响到输出时间频率的稳定性,如果跳频没有被及时发现,可能造成更严
导航卫星载荷中的接收处理机具备测距功能,可以与地面站配合完成双向测距,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在此双向测距值的基础上,对卫星定轨以及星地时间同步的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数学推导,基于此又推导了倒定位法在这方面的应用,可以为导航卫星定轨与时间同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低轨卫星增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其增强方式之一是对处于导航信号受到干扰区域内的卫星导航接收机进行频率传递.低轨卫星轨道低,信号到达地面能量高,不易受到干扰,通过频率传递延长导航接收机在信号处理过程中的相干积分时间,可以有效地提升接收机的性能.另一方面,相干积分时间的延长对频率误差的容忍程度降低,低轨卫星运动速度快,在积分时间内有较大的几何位置变化,由于信号在电离层上穿刺点位置
监测接收机是监测站的核心设备,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监测站数据的好坏,而监测接收机的测试评估是检验监测接收机核心指标的关键技术.本文针对监测接收机的特性,探讨分析了影响监测接收机的伪距测量精度、误码率、通道时延一致性、抗多径等几个关键指标,提出相应的测试方法,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测试评估方法进行了评测.
导航卫星钟差的精密确定是卫星导航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技术,也是导航领域一直以来的研究重点.本文在研究卫星精密钟差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一种通过固定预报轨道的方法求解精密钟差.结果表明通过固定6小时预报轨道求得的卫星钟差与全球网定轨得到的事后精密钟差经二次差比较,平均互差优于0.15ns.
导航星座通过星间链路将独立的导航卫星连接成网,通过星间的双向时间比对获得统一的全网基准时间,进而可为全球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的定位服务.为更好地发挥导航星座全球覆盖的优势,星间链路在满足导航系统自身需求之外还可提供一定的数据传输服务.本文以GPS和GLONASS系统为例,首先介绍其星间链路的特点、功能定位与技术指标,其次对其采用的星间时频传递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对星间测距的精度进行了定量分析与仿真,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