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乳腺癌常见的危险因素在不同出生队列妇女中的暴露水平,为上海市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显著上升的趋势作出可能的解释。方法:利用出生队列的方法对居住在上海市长宁区1927年至1961年出生的74,943名中老年妇女的月经生育状况、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的应用和绝经后体重增长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随着出生年代的推进,上海市区妇女月经初潮年龄提早,绝经年龄推迟,行经年数延长,婚育年龄推迟。哺乳时间缩
【机 构】
: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上海,2000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癌常见的危险因素在不同出生队列妇女中的暴露水平,为上海市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显著上升的趋势作出可能的解释。
方法:利用出生队列的方法对居住在上海市长宁区1927年至1961年出生的74,943名中老年妇女的月经生育状况、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的应用和绝经后体重增长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随着出生年代的推进,上海市区妇女月经初潮年龄提早,绝经年龄推迟,行经年数延长,婚育年龄推迟。哺乳时间缩短,50岁较20岁时体重增加更多。
结论:本研究结果为解释上海市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显著上升的趋势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其他文献
近年来,I放射性核素粒子在颅内肿瘤的应用报道不断增多,美国、德国、加拿大、巴西、芬兰和日本等国均有报道,治疗的靶肿瘤主要是颅内恶性肿瘤,包括胶质瘤、脑转移瘤。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6月应用I放射性核素粒子靶区植入治疗颅内肿瘤共25例,治疗后肿瘤均缩小,症状和体征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头颈部癌性肿块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17例头颈部癌性肿块患者经皮选择合适途径插入植入针,超声监测下逐一植入粒子。结果: 17例患者术前术后对比肿块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癌性肿块有一定疗效,尤其是原发的单一病灶及转移的单发病灶疗效明显。
目的:探讨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综合治疗淋巴转移癌的技术方法、近期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超声引导下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1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进行组织间近距离放疗。植入范围达影像学边界。利用枪式植入器后退式植入粒子,粒子间距10m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Dose, MPD)70Gy~120Gy,每颗粒子活度0.50mci~0.6mCi,每病灶植入7~4
头颈部肿瘤术后或放疗后复发再次手术或外放疗困难很大,而且头颈部肿瘤对化疗相对不敏感。为解决这部分肿瘤患者复发后再次治疗所遇到的以上难题,我科自2005年始使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头颈部肿瘤,观察21例手术或放疗后复发的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或CT引导下放射性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近期疗效。方法:2002年9月至2007年3月,3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CT或超声引导下行I粒子植入术。粒子针平行排列,间距1~1.5cm,粒子间距1c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 MPD) 90~145Gy,每颗粒子活度0.40~0.70mCi,每个病灶植入中位粒子数20颗(3~9
目的:探讨I植入治疗复发和/转移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方法、可行性,以及疗效分析。方法:对29例手术及放化疗后出现局部复发或周围淋巴结转移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I植入治疗,总结治疗方法,分析疗效。结果:本组29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I植入术后未发现因放射性粒子的原因而出现感染、出血、切口不愈合等并发症及发生粒子脱落、家人放射病等状况。经3个月~2年随访,从表中可以发现2个月肿瘤开始缩小,4个月左右疗效达到最佳
20世纪80年代,随着低能核素的研制成功和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以及B超,CT引导系统的发展,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又焕发了青春,由于其具有精度高、创伤小、杀伤力强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在前列腺癌、头颈部肿瘤和胰腺癌等众多肿瘤中取得了优异的疗效。
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射线治疗人类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方式。临床资料显示,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己成为近距离治疗的一种主要形式。在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疗效与根治性手术和外放疗相似,但并发症低,已经被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
放射性I粒子的研制和生产是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的重大技术进步。1965年美国纪念医院首次应用后,放射性I粒子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放射性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放射性I粒子与一般外照射不同,是以持续低剂量率、低能量照射的方式,很难精确掌握并计算离体培养细胞照射剂量及剂量分布的均匀性。迄今为止,对放射性I粒子离体照射的研究仅限于离体模型的建立研究和相对生
目的:建立放射性I粒子离体照射实验模型,研究已建立模型中细胞平面照射的剂量和剂量分布。探讨国产6711型I粒子相对生物效应,并对其杀伤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的效应及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1、建立14颗粒子环形排布的照射模型,用临床上常用的国产6711型I粒子。实验前随机抽取20%粒子对单颗粒子的活度进行校正,筛选并标定热释光剂量元件(TLD),应用TLD对模型进行测量。先用1mCi I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