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以湿热地区南宁市第三实验小学为例

来源 :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csecurit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分析透水铺装和绿化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阐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对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以南宁市第三实验小学的海绵城市设计项目为例,对实施LID技术中的重要技术措施—增加透水性铺装和绿化面积的热岛效应减缓效果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对比该校园采用海绵城市设计和传统设计后的透水面积比和绿化覆盖率,并利用经验公式计算两者的热岛强度和热岛面积.通过比较分析得知,在该项目中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后比传统设计可增加22%的透水面积、14.1%的绿化覆盖率,热岛强度降低约5℃,热岛面积减少约15%.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的案例通过利用BIM软件及相关插件将某体育建筑模型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通过对日照与表皮关系的互动反馈式研究分析得到结果对建筑本身的表皮设计进行二次指导以提升设计的准确度.建立统一的规则行动,为实现生产所需要制定的标准化组件,以达到介入到整个设计、表皮形态生成的研究当中。为每个类型实现可重复利用的可能,促使每个几何象限的标准化。几何有理化虽然并不是这项反馈式表皮设计方法的研究的一部分,但还
BIM技术在建筑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在建筑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目前的应用主要有火灾应急处置、设备管理、空间和人流管理、能耗监测和管控.大力推行在建筑运维管理中BIM技术应用还有待整体发展进一步成熟、标准进一步细化以及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在现阶段的应用中,应把握好信息准确性、数据集成性、模型传承性、设备配套性和技术联动性,升华BIM技术的应用价值.BIM技术的价值的真
本文首先介绍了BIM技术在国内外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必要性,接着介绍了BIM技术在北京某特大型数据中心的成功应用经验,最后分析了BIM技术与DCIM、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结合在数据中心的研发、应用及未来发展展望.通过BIM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结合应用,可实现数据中心实施过程的完全可视化,并可与施工进度表无缝对接,所有管线可按颜色进行区分,实现施工进度的完全管控,真正实现数据中心的
本文基于对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及BIM技术的推进情况的梳理,阐述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应用BIM技术的意义.总结出BIM技术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核心价值:保障项目进度、保障项目成本、保障项目质量以及保障后期运维.通过BIM技术在试点项目中的实践应用,分析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带来的工作经验和应用优势.最后提出目前BIM技术在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需加强经验总结和分享,落
当今的绿色建筑设计与分析往往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这些节能设计与分析软件不断推陈出新,日新月异,并且各有侧重.在众多的计算机软件中,基于BIM体系下的Autodesk REVIT软件被广泛应用于设计建模过程中;基于EnergyPlus体系下的Design Builder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能耗分析.对这两款软件的设计分析协同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完善BIM的节能分析方法体系.这种方法能够高效、准确的进行
地下地下空间开发所面临的地下水多为层状含水层,与均质含水层渗流规律有较大不同.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层状含水层的渗流规律,并与均质含水层试验作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水头差增大,层状含水层与均质含水层流网差别越明显,弱透水层中的渗流方向由水平流动转为竖向流动为主.当水位降低到弱透水层以下时,层状含水层中出现多自由面的情况.随着水头差继续增大,上含水层自由水面的变化较小,说明越流补给对上含水层水位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人与居住环境的矛盾渐渐突出,一种小区规划的新理念——生态小区,已成为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潮流,而水环境是生态住宅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以南宁"裕丰英伦"生态小区为实例,着重于生态小区的水环境研究,主要探讨该生态住宅小区的雨水收集和利用,并针对现状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案.裕丰英伦小区雨水设计中首先是将雨水用于构造水景观,其次是用于绿化,多余的雨水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或排到
海绵城市理念对生态城区建设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但相关项目涉及面广,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这对规划手段的战略性和整体性提出了要求.本文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以长沙市某新城片区为例,阐释了通过前期空间管制方法,将海绵城市的各项要求纳入建设条件的诊断和预判之中,整体考虑城市建设和管制分区的影响因素,统筹协调城市各子系统间的协同融合.本研究旨在为特定诉求下生态城区的规划模式提供引导,并为海绵城市理念落地提
海绵城市建设在规划阶段应结合水文地质条件、用地功能和布局,因地制宜地落实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和指标.本文以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为例,探讨了在规划层面实现小范围、源头、分散的雨水径流控制方法:划分低影响开发单元并进行低影响开发适宜性评价,以评价结果为基础,通过下沉式绿地率、绿色屋顶率、透水铺装率以及指标换算公式对单元进行分类控制,构建起"因地制宜、目标可达、管理可行"的低影响开发规划
水敏城市设计是指将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水循环管理协同、整合为一体的设计.新加坡于2006年起实施"ABC水计划",认证的项目均充分体现了水敏城市设计的特点.本文以新加坡萤火虫公园、NV公寓、义顺绿色步道及N3邻里公园、盛港N2邻里公园四个项目为例,指出水敏城市设计常见的手法为雨水花园和生物滞留洼地相结合,在保证绿化的同时通过项目指示牌实现科普功能.我国特大城市近年来常出现内涝,可以借鉴新加坡水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