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通道蛋白1.5亚型

来源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3036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钠通道蛋白1.5亚型(Nav1.5)由SCN5A基因编码,是心脏组织中存在的主要钠通道的α亚基,形成了钠离子流流动的主要孔道.Nav1.5并非单独存在,其与多种蛋白结合,参与组成"大分子复合物"而发挥效应.这些与Nav1.5结合的蛋白即为互作蛋白,互作蛋白也被称为辅助蛋白、附属蛋白、衔接蛋白、相关蛋白、效应蛋白、调节蛋白、锚定蛋白和支架蛋白等.互作蛋白的命名尚无明确的定义,在多方面对Nav1.5通道具有调节作用,包括通道的活性,通道在细胞的准确定位.基于近年来报道的多种直接或间接与Nav1.5相互作用的蛋白,有理由推测,对于Nav1.5通道的生物合成以及功能等方面的调节远比预期复杂。目前究竟有多少种Nav1.5互作蛋白以及它们以何种方式共同形成大分子复合物仍不清楚。未来对于新的Nav1.5互作蛋白的探索以及各种互作蛋白间的复杂作用将会有助于阐明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
其他文献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绝大部分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室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的
会议
心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的阻滞按程度可分成一度至三度不等,按传导阻滞发生的部位常分成房室结阻滞和希浦系阻滞两类,两者又分别称为房室传导系统的近端和远端阻滞,而近端与远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5%~28%.患者往往年龄偏大,心肌梗死范围较大,院内病死率较高.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开展与普及,对急
会议
对于心房颤动患者而言,可供选择的治疗策略有心率控制和节律控制两种.尽管在有症状的心房颤动患者中采取这两种治疗策略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当,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节律控制.结构
会议
早后除极是心律失常重要的触发机制之一.既往认为早后除极的发作具有随机性与不可预测性.但最近研究指出,早后除极在长时段下可呈现间断性发作,即间歇性早后除极.间歇性早后
会议
室性期前收缩(室早)临床常见,有研究发现,如连续做7天的动态心电图检查时,约50%以上的受检者都能记录到室早.文章简述了机械电反馈性室早的发病机制、分析了该疾病的诊断以及
会议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一种临床少见的遗传性心脏病,也称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rhythmogenic right ven
会议
由美国Physio Sign科学研究团队新研制的全信息精准心电图仪(PHS-A10型),采用无创方法首次在人类体表记录到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与束支的电位变化,故称为"全信息精准心电
会议
心律失常是导致临床死亡的重要原因.心律失常发生的三大机制是折返、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最近关于脂肪组织在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学中作用有了很大的进展.研究表明心外膜脂
右室流出道(RVOT)是室性心律失常常见的起源部位,其中包括常见的特发性流出道心律失常,也包括如Brugada综合征及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等少见疾病.近年来,尽管针对这些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