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客家方言的“时”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中国民族学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r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顺客家方言助词、副词“时”读作[(s)i21],21是阳上去的调值,如果把它看成“□[(s)i21]”的本调的话,完全同音的只能是“是”,“是”在丰顺客家方言中并不是常用字,常用的系词作“係”,“是”仅用作文读音,见于“是非”、“是否”等书面词语中。本文认为“□[(s)i21]”的本字不大可能是“是”,实词“时”读作[(s)i24],是时间词里的构词语素“□[(s)i21]”跟助词、副词“时”声调不同,而丰顺客家方言中很多轻声的调值接近21,再结合周边方言,如梅县、惠州、连城等地的情况来看,“□[(s)i21]”有可能是“时”语音弱化的结果。
其他文献
论文从搜集到的韩国学者李圭景的《字学集成辩证说》与《洪亮吉字学辩证说》两篇文章入手,客观全面地评述了它们的学术贡献与不足。
“六书”是中国古代分析汉字构形的传统理论,具体指出“六书”说内涵者实始于东汉班固、郑众、许慎三家。探讨各家六书观,亦为学术史之必然。郑玄承袭了先郑郑众的“六书”观,郑玄在注释中不取许慎的“六书”之名,而用郑众“六书”之称,是有其用意的。穷尽考察郑玄分析字形的材料,对了解郑玄及郑众的“六书”观及其在汉字学史上的贡献有着重要的意义。
东江中上游本地话存在一批内部大体一致而周边方言少见的方言词语,这些特征词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该片方言的个性特征,并有助于把握其与周边方言的关系,为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客方言的特征及内外关系提供新的材料和视角。本文列举本地化49个特征词语进行描写分析,发现这些词语在相比较的周边方言中,与本地化交叉最多的是珠江三角洲的客方言,指出珠三角地区的方言词随惠州、河源一带移民的播迁而扩散到珠三角一带,由于各种移民成
本文与严修鸿先生讨论连城方言的性质和归属问题,认为连城的城关、四堡、新泉、庙前的方言没有闽语特征,不能叫“带有闽语特征的客家话”;姑田、赖源话,客闽混杂,以客话为主,应称之为带有闽语成分的客家话,不宜看作是“受客家话影响的闽语”。
成都客家方言是粤闽赣客家人移民到成都以后形成的,它是客家方言在他乡演变发展的一个样本。在词汇方面,成都客家方言既保留了客家方言词汇的鲜明特色,又产生了诸多的变化。论文以《汉语方言词汇》所列的1230条词语为依据,在特色、近亲缘、近地缘三大原則的管控下,运用比较分析法就成都客家方言与原乡客家方言和成都官话中相应的词语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出成都客家方言词汇的演变方式,包括交混式、迭置式、替代式和创新式几
台湾云林县的仑背乡、二仑乡是典型诏安客家方言岛,周围被强势闽南语包围.语言接触结果,诏安话吸收大量闽南语言,导致客家语言特征逐渐式微:  音韵方面:部分全浊声母今读不送气、舌根塞音韵有弱化为喉塞音甚至丢失的现象.在闽客音韵结合类型方面:发现由当初C1V1T1的(闽南语)、C2V2T2(客语)音韵,逐渐扩散爲以闽南语声母韵母、客语声调为主的C1V1T2、C2V1T2、C1V2T2三种类型.其中C1V
饶平客话分布于广东省饶平县北部的上饶地区几个乡镇,人口约二十万,以及在清初由这些地区移居台湾及海外的后裔。他们的语音非常特别,既有一般客话的共同特征,因近潮州,又有潮汕话的渗入,以为是因为渗有潮汕话的成分而和梅县话不同。因此,大部分人把饶平客话称为「半山客」。其实据笔者的调查,饶平客话除有、西的语音特点之外,还有不少的畬话成分。现在上饶地区还有数个畬族特有地名「 」,饶洋镇仍存有「畬族自治村」,可
本文以台湾地区客语使用人口最为集中的「四溪流域」 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客语生态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到处于其中的客语,尽管内部语言演变的异质性不同,不过外部环境影响下,演化的速率与方向却逐渐表现出共同的趋势。本文初步观察,客语在此区域环境下,受到不同语言,不同程度的影响,强势语言逐渐扩散而渐次性地同化弱势语言的概念,可以解释此区客语目前的情况。依循这个视角,探讨此区客语的发展,辅以社会文化、语言认同等多
本文主要探讨以居住在高树乡大埔村的居民其族群认同的变迁现象,笔者试图从文献分析、语言现象以及信仰习俗、姓氏族谱、户籍资料、地名探讨等各方面来探讨高树乡大埔村的族群归属,以及推测其聚落形成与发展变迁。根据笔者调查与推测,大埔村最早居民的组成应该是以客家人为主,而后的「福佬化」是为了生计必须与里港地区福佬人做生意,顺流而下到闽南聚落,因此学习福佬话,亦即大埔村的「福佬化」与荖浓溪这条河流有不可分割的关
客家話是漢語方言的一支,不同於印歐語系的語言,没有明顯的動詞屈折形式以表示不同的時態和人稱等變化,但卻可以發現多樣的動詞詞尾、助詞或副詞的形式發揮了這個功能,即以虚詞來表示體檩記,就是所謂的體貌(aspects)。本文以句中持(續)體檩記的探討爲主,事件將以完整貌和非完整貌分類的情境,做廣義的持續體體標記討論及綜合比較。客家話的持續體標記有“-等、-緊、-穩、穩定,其中“緊”字更有以兼具副詞意思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