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伏安曲线非线性与类磁滞特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ona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非线性检测方法,对健康人穴位伏安曲线进行检测,观察其基本特征;对穴位与对照点伏安面积进行比较,观察穴位低电阻特性是否存在;对穴位伏安特性与穴位感受刺激功能之间关系进行一些探讨。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高灵敏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健康志愿者双侧太渊、神门、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太白穴和相应的非经非穴对照点0~20μA间的增减双程伏安曲线。结果:健康人穴位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特征,此特征在扫描电流从0μA线性递增至20μA的增程曲线的小电流处(0-5μA)更加明显而随扫描时间的增加逐渐呈准线性;穴位伏安特性还具有类磁滞特征,即增程曲线与减程曲线明显不重合。定量比较显示,穴位增程伏安面积显著大于减程伏安面积;穴位与对照点比较,在所检测的双侧9个穴位个18个检测点中,有10个检测点增程伏安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点,有11个检测点减程伏安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点、2个检测点的减程伏安面积则显著大于对照点。结论:人体穴位具有非线性及类磁滞两大特征;与对照点比较,穴位低电阻特性并非普遍存在。
其他文献
背景: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用于临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几年来,大量文献报道针刺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但文献报道许多都是回顾性的,其试验结果存在主观偏差的可能性。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1997年-2008年10月发表的中、英文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标准:针刺治疗与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或各类非针刺治疗的理疗方式对照。以针刺治疗为基础加其他治疗
目的:观察火针和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共收入患者60例,其中脱落6例,实际完成54例。火针组27例,温针组27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别进行活动疼痛(VAS记分)、15米行走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3项指标的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卡方检验和t检验均具有可比性(P>0.05)。1.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活动疼痛(VAS)、15米行走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均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症状及血脂水平的临床观察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用单复数法将40例患者分为隔药饼灸治疗组和隔姜灸对照组。结果:隔药饼灸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有改善作用,特别是在改善潮热汗出、失眠、情绪波动、眩晕、头痛上隔药饼灸比隔姜灸疗效要好(P<0.05)。隔药饼灸对于改善TC(P<0.01)、TG、LDL-c,Apo-B(P<0.05)有明显疗效,有改善血脂的作用;但对提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的穴位对视网膜电图(ERG)和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影响,探讨经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方法:以直径为1厘米装有导电膏的圆盘形表面电极放置于眼眶下缘皮肤表面(ERG),或放置于正中线右旁开5cm耳上5cm的枕部皮肤表面(VEP),用胶布固定。参考电极放置在同侧耳垂。视觉刺激的闪光频率1次/秒,光源与眼距离50厘米。记录过程中受试者仰卧观察床上,室内保持恒定的弱光背景,非测试眼球以眼
目的:通过观察兔KOA模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浓度,探讨针刺对其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针刺组(D组),D组对患侧膝关节进行针刺治疗,穴取“犊鼻”、“后三里”,每次20分钟,隔日治疗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连续二个疗程,疗程间隔5天;A、B、C组不予针刺处理。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β、TNF-α
随着人们预防观念的逐渐增强,未病先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中医中药在治未病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艾灸治疗独具优势。本文介绍了中医“治未病”的基本含义,就艾灸在治未病中的作用机制及艾灸“治未病”的意义进行了说明。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70例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耳穴贴压治疗组35例,多潘立酮(吗叮啉)对照组35例,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71%。对照组有效率82.8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在个别症状改善方面有不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在改善上腹部疼痛,腹胀,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脑瘫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基础上,通过针灸、按摩、PT、OT、水疗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达到患儿的早期康复,从而尽早地回归学校。结果:通过对本中心228例小儿脑瘫的综合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7.2%,无效6例,占2.8%。(第一个月评定结果),临床效果非常满意。结论:针灸为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疗效非常满意,是目前治疗本病较为理想和首选的方法。同时更进一
目的:观察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440例患者分为针刺调肝组176例、百忧解组176例、非穴位针刺组88例。针刺调肝组采用四关、百会、印堂穴位体针治疗及耳针治疗;百忧解组口服药物百忧解治疗;非穴位针刺组接受取穴偏离正确穴位的安慰针刺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月、2月、3月时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计分进行疗效评价,以SERS结合严重不良反应记录进行安全性评估。
针刺治疗时押手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笔者参照古今医家经验对其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作用主要体现在:针刺前和进针时,可定位揣穴、暴露穴位、激发经气、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疼痛、协助进针、分散卫气;行针过程中可催气或加强针感、控制针感方向,使气至病所、体察针感,准确把握针刺方向;出针时可扪按针孔,完成补泻、解除滞针、防止不必要出血、固定皮肤、消除不良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