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思维浅探

来源 :广州2011年中医药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fy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胸痹心痛疾病的诊断中确定标准,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明确中医病因病机及西医病理生理的基础上,合理进行中药及西药的联合应用,充分发挥西药、外科手术迅速缓解症状,中药、食疗、体疗等调理整体功效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指出中医的扶正祛邪、养生、救人应具有中华文化的广义整体观,中医学术以人为本,以中和为本,在中华文化的广义整体观中认识自己。中医学术的发展必须具备继承创新,升华思想。敢于超凡脱俗,敢于和疑、顽、难题挑战,更重要的是敢于和西医面对面挑战。
本文阐述了岭南中医流派的概念与形成,从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今后的发展与展望提出改进建议,对加强岭南中医流派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可促进中医药的繁荣与发展。
本文旨在结合近代相关文献报道,对岭南医学研究现状作一回顾及展望。本文指出岭南医学是研究岭南地区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人群体质对该地区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和防治规律的一个学术流派。对该学术流派进行研究,目的就是要阐明中医人与自然的整体观,探索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辨证论治规律,不断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努力揭示中医理论的实质,结合古人的医学临床经验、将其实践,不断完善、创新、发扬。
目的:了解香港中医师们对中医经典《伤寒论》的认识与态度,探讨影响香港中医师们使用伤寒经方的可能因素.方法:对香港地区的注册中医与表列中医展开抽样问卷调查,对两类中医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收回有效问卷390份,其中注册中医组282份,表列中医组108份.经统计发现:两组中医师对伤寒学的态度、对《伤寒论》的了解程度、临床上对经方的选择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对《伤寒论》
祖国医学中的各个学术流派是中医药伟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反映。为此本文仅从学术流派的概念、划分标准、影响因素及研究意义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阐述祖国中医学术流派,从而使大家认识到研究和总结中医学术流派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要的。
近年来,笔者通过中药内服及中药穴位敷贴结合内外并举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并与西药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总有效率和临床控制率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中药内服配中药外敷贴穴治疗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含量和血清总IgE含量明显下降,治疗组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上升,说明与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选择观察病例均来源于本院门诊病人,共计8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止咳散,配合河南三浪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口服鱼腥草口服液。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6.67%。2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选择58例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未满18岁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18岁以上(含18岁)者予痰热清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1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在对皮疹与咳嗽咳痰的治疗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痰热清在麻疹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退热及解除临床症状的作用,是一种治疗麻疹较为理想的选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理因素既有风、痰,还有瘀和虚,肺脾气虚是本病主要发病机理,虚寒证为主要表现。采用内治、外治,内外合治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特别是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强调治病求本,在固本减少复发,阻止其发展成典型哮喘方面作用突出。
本文在简要介绍《伤寒杂病论》和叶天士、吴鞠通等医学名家使用地黄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黄仕沛在临床上治疗皮肤病、阴枯液竭、制躁、定躁、安神、定悸等疾病中的效果,并介绍了含地黄方剂的煎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