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探讨

来源 :第六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gu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分析环境友好型城市内涵的基础上,探讨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框架、主要内容和目标评估体系,从生产、生活、还原、调控四个方面反映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核心理念,搭建相应的目标评估体系,为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煤炭城市.煤炭城市为我国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能源,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国煤炭城市大多分布在生态脆弱地区,煤炭开采、加工和运输等环节引起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大面积的土地塌陷、河流水系破坏、植被和景观破坏、环境污染等.我国煤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有关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但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等各种原因,煤炭
全球气温变化越来越快的趋势让整个世界意识到采取必要措施减少碳排放、提供能源利用率的迫切性。低碳模式发展成为新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透过居民的低碳建筑、低碳生活、低碳交通、低碳工业等角度,证明了在曹妃甸发展道路上,只要经过合理的规划和有意识地选择,低碳战略在曹妃甸都是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如果沿着这个模式发展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唐山湾可以看到一座工业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行不悖的一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工业的高速发展主要依靠矿物炼制.近年来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环境容量限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寻找替代资源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当务之急.可再生的生物质和废物资源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相对应的生物炼制和废物炼制模式正在逐步发展并成形.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矿物炼制、废物炼制和生物炼制将构成世界工业生产体系的共同支撑.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态工业对三种炼制中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
生态城市既是可持续城市.生态学者认为,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应该是:①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②更多地利用可更新能源;③限制对空气、水系的污染;④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土地,以达到创造一个健康的人居社区和美好的自然环境.为了城市的可持续性,人类应该推行各种低碳政策、经济和规划设计,改变我们的生活理念、方式和模式.本文介绍美国盖岭堡城作为美国旅游重镇成功的发展经验、经济模式和生活理念,可作为承德未来打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已成为近年来、特别是哥本哈根2009"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后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科学家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IPCC(2001)第3版评价报告表明,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6±0.2℃,使得20世纪成为全球近几个世纪以来增温最为明显的一个世纪.全球气候变化将会导致海水变暖和膨胀,加速极地冰川和冻土的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等等,对整个人类生态系统和自然生
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生态文明国家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如何通过集约系统化的城市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城市,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目标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广州大学城集约化建设及节能、环保、数字技术的集成应用为例进行探讨.阐述了广州大学城全面贯彻集约型、节约型的理念,注重投资效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尝试在一个相当于中等城市规模尺度的用地上全面实施可持续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技
综合国力日趋强盛、人民生活日渐富庶的今天,健康,正在迅速衍变成为人们的首要需求,本文主要论述健康、健康管理的概念以及健康产业、健康管理产业之间的关系,论述健康产业国内外的趋势,健康管理与旅游经济与房地产结合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顺应体验经济时代设计健康管理产品.
“生态养生”即是在遵循生物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治理、管理或者调整的全过程,应包含如下内容:一是对人体自身内环境变化的调养和调整,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对疾病的诊治与康复管理;三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生活、工作环境的适应以及和谐共处;四是人与自然环境、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和谐共处与良性互动。同时,生态养生还注重防治结合,颐养天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易也,这朴
本研究拟重点分析和讨论城市适宜人口规模确定与其外部物质、能量的关系,考虑现代城市发展越来越明显的全球化趋势,以我国对外依赖性很高的消费型城市澳门为例,构建基于全球生态流过程的适宜城市人口承载力确定方法。研究首先分析了1977至2004年间澳门生态占用的时间序列动态,作者引入了根据全球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空间分异特征所计算的占用/GDP指数(EF/US $ 1000)来构建城市人口规模
衡量一个城市是否人居环境是否生态健康的要素很多,经济、文化、交通、生态人居、旅游资源、城市设施配套、国际影响力乃至市民修养等,都可作为参考值.本文以探讨人居环境转型为立足点,主要从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人居环境、绿色建筑三大方面进行剖析,提出科技在人居环境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具体结合海南的特征与现状,提出"因地制宜"观点,运用实例充实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