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氧化中的三类关键活性物种的氧化性能关系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rgae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多相催化、均相催化及生物催化氧化领域中出现的三类关键活性物种:1)金属氧物种(Mn+=O)及桥氧物种(Mn+-O-Mn+)、2)金属氢氧物种(Mn+-OH)、及3)金属过氧物种(Mn+-OOH(R))。目前对它们参与的氧化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并形成了各自的氧化理论,但对它们的氧化性能异同性还不了解,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催化氧化理论,因此,对生物酶选择不同物种作为关键活性中间体的内在根源不清楚,对如何设计选择氧化催化剂也无进一步指导作用。基于此,我们以前期合成的锰(iv)配合物为平台,阐明了具有相同配位环境、相同氧化态Mn+-OH、Mn+=O 及Mn+-OOH 物种的氧化性能异同性,并利用这些规律成功解释了P450 酶和lipoxygenase 酶选择不同物种作为关键活性中间体的根源,也希望这些研究能够为设计新的均相及多相选择氧化催化剂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利用弱配位阴离子、强Lewis 酸与大配体来研究含主族杂原子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研究表明:强Lewis酸可以稳定苯与氢之间的氢键作用,为生物体内芳香环与-OH 基团之间的氢键存在提供了结构证据;通过大配体修饰的主族不饱和化合物能够活化含高能量的小分子如CO;在弱配位阴离子的作用下,高电负性的碘分子可以提供电子給金属阳离子,具有弱Lewis 碱性的环硅氧烷可以直接跟金属阳离子配位,另外含主族杂原子的
CopC functions by sequestrating and transferring copper with other Cop proteins in the oxidizing periplasmic space.The kinetics of copper(Ⅱ) transfer from CopC to MCopC,stimulation of Cop protein,in c
会议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学与材料化学之间相互交融、渗透。由于生物分子来源广泛、外形多样化、尺寸小、形貌重复性高,具有明确严格的化学和结构特性可以对材料的尺寸和形貌进行精确的控制。利用生物分子控制合成具有特定结构、维度、形貌和尺寸的微纳米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热点。[1-2]本工作采用T4噬菌体为模板,利用其衣壳表面蛋白诱导合成CoPd及FePd金属纳米粒子,并通过TEM、AFM、EDS、XR
多金属氧酸盐一有机杂化材料作为一类新型复合材料在催化、导电、磁性、光致变色、非线性光学材料及生物制药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1].这类化合物的制备是现代化学分子设计的重要内容.由于多酸阴离子带负电荷,在合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时通常选用中性的含氮有机物作为配体.由于四唑衍生物配体具有很强的配位能力.近一两年来,用它来合成多金属氧酸盐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3].本文通过水热
设计与发展小分子探针实现活细胞内分子事件可视化是化学与生物学交叉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小分子探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生物信号具有特殊响应功能如光、电、磁的金属配合物的设计与应用在近年来取得了重要的的进展。与此同时,如何与最新发展的生物技术与研究手段相结合,扩展其应用,发挥独特的优势,是生物无机化学面临的重要挑战。我们从发光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出发,结合理论计算,合成出系列能够
近年来,铜配合物氧化切割DNA的研究虽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要实现DNA的高效选择性切割尚需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尝试。在具有切割活性的铜配合物上偶联与DNA碱基或序列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基团有望实现核酸酶的特异性切割。基于顺式-双功能的铂类配合物可与DNA中相邻鸟嘌呤的N7位置选择性结合形成特定的1,2-GG链内铰链,本文设计合成了一个不对称双功能的铜(Ⅱ)-铂(Ⅱ)异核配合物,并研究了它对pUC19质
MIL-X是主要由三价金属和羧酸有机配体合成的一系列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MOFs)[1].其中,MIL-53(X)和MIL-68(X)系列具有相同的结构单元,却形成了完全不同的骨架结构,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质[2].柔性MOF材料MIL-53(X)根据不同的金属中心,表现出不同的呼吸效应,其中MIL-53(In)由于孔道中客体分子很难去除,不易得到开放性孔道,从而阻止了该材料的进一步应用.针对此我
水热合成和结构表征了一种新的磷酸铁骨架化合物(NH4)[Fe2(OH)(H2O)(PO4)2]?1.5H2O (1).化合物1中,每个蝴蝶型的四核Fe-O簇通过8个PO4四面体连接,沿着晶体学a,b,c 轴方向形成8元环三维孔道结构.水分子和平衡阳离子NH+残留在孔道内.化合物1与矿石sphenicidite为同质异晶,低于25K时,化合物1呈现出自发磁化特征可归因于反铁磁自旋倾斜.
Four silver(I) complexes,namely [Ag2(bpe)2](bdc)·8H2O (1),[Ag2(bpe)2(da)]·4H2O (2),[Ag4(bpe)3(bptc)]·9H2O (3) and Ag(bpe)2(bpdc)2 (4),have been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s betweenAgNO3,1
S = 1/2均匀Heisenberg自旋链不稳定,磁弹性作用导致磁链在某临界温度下发生结构畸变,同时伴随着磁相变.此即spin-Peierls transition.以顺磁性[Ni(mnt)2]-和?-形分子构象的苄基吡啶阳离子为构筑块,我们组装了一系列一维分子基磁体.变温磁化率测量表明,在某临界温度TC下,该系列化合物发生spin-Peierls型磁相变,并伴随自旋链的畸变(二聚).当温度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