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V/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效应与荧光光谱研究

来源 :第四届全国微米/纳米技术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el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PPV/TiO<,2>及PPV/SiO<,2>纳米复合膜.通过荧光光谱及透射电镜的测试,研究了纳米TiO<,2>,纳米SiO<,2>与PPV的界面效应对PPV发光性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PPV/TiO<,2>及PPV/SiO<,2>纳米复合膜的发光机制.
其他文献
微减速器与微马达相配,可以提高微马达的输出力矩,拓展微马达的应用场合.本文介绍了用LiGA技术制造模数0.03微齿轮,并用显微装配技术集成直径2mm、减速比44.2的微行星齿轮减速器,并与直径2mm电磁型微马达组成微驱动器.
微机械热学研究对于集成电路、微传感器以及半导体激光器等微尺度器件的设计与制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无论对于微尺度热学的基础理论还是其实验研究都很不成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总结了微尺度热传导系数的测量方法,着重阐述了比较了对微米量级薄膜以及悬臂结构热传导系数的几种测量方法.
采用柠檬酸盐法合成了Ba(ZnCo)FeO复合氧化物纳米材料,将其与传统的微波吸收剂铁粉分别均匀地分散于有机高分子黏合剂中,涂在铁板上,制成双层复合的吸波涂层,进行测试,得到性能良好的微波吸收材料.在总结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吸波机理进行了探讨.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而新颖的振子-框架式微机械陀螺.对陀螺驱动特性和检测阻尼特性的分析表明,利用梳状叉指的侧向静电线驱动可获得较大的驱动幅度,利用检测端内框架和衬底之间较小的压膜阻尼效应,可提高检测模式的Q值,增大陀螺的灵敏度.同时介绍了陀螺制作的工艺流程.
采用简并四波混频(DFWM)方法测量了表面用2,2-联吡啶(bpy)进行化学修饰的CdS纳米粒子有机溶胶的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并考虑双光子吸收的修正因子,求得每个粒子的三阶超级化率的实部γ=0.42×10esu,虚部γ=2.02×10esu.用双光子共振增强作用和表面效应解释了表面修饰CdS纳米粒子相对于裸的CdS纳米粒子(水溶胶)三阶非线性增强的原因.
本文用二相液-液系统方法合成出颗粒直径为6.9±0.1nm的银纳米溶胶,UV-Vis光谱研究表明该相为稳定的、粒径分布范围小的单分散系统.并且,通过自组织方法获得了二维有序的银纳米粒子阵列.
电化学样模合成法是制备有序金属纳米线阵列的重要方法.本工作采用电化学及非电沉积的方法在氧化铝模板中沉积了各种不同的金属,利用酸或碱溶解除除氧化铝后得到各种金属的纳米线.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逐步溶解样模过程中纳米线阵列表面形貌的变化规律.
本文研究了含不同比例C的聚乙烯基咔唑(PVK)/花生酸(AA)/C混合体系在气/液界面上的单层分散性质并将其组装成LB膜.利用复合膜中花生酸镉分子与硫化氢气体的反应制得硫化镉纳米粒子,从而得到C/PVK/纳米粒子功能复合LB膜并测定其UV光谱.
纳米科学技术是21世纪主要高新科学技术之一,它将对信息科技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概述了纳米科学技术,并重点介绍单分子STM成像和单分子操纵两方面的工作.
利用合成的ABO型纳米复合氧化物BaSrTiO材料制作了电阻型湿度敏感元件,对元件进行湿敏特性测试后表明:该元件的阻抗-湿度特性良好,电阻范围适中,湿滞小,不需加热清洗.同时研究了其直流充电-放电特性和交流复阻抗特性,分析了敏感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