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用电远程控制系统

来源 :2011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287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设计开发了智能用电远程控制系统,该系统使用基于GSM网络的手机短信控制和基于电话线的座机电话控制这两种控制方式,实现对用电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详细介绍了智能用电端远程控制系统框架结构,具体功能,工作原理及协议设计,软硬件实现等。通过实验论证,该系统性能稳定,实用性强,灵活方便,在智能用电侧实现远程控制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其他文献
上海发电机厂引进西门子1000 Mw级核电机组,励磁方式为无刷励磁。由于无刷励磁机及其整流盘的容量有限,励磁系统的强励能力受到限制,有时不能满足国内电网对于机组的强励要求。因而具有高强励顶值和电压上升率的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成为1000 Mw级核电机组励磁方式的另一选择。就上海发电机厂的1000 MW级核电机组静止励磁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励磁变压器、可控硅整流装置、灭磁及过电压保护装置及自动电压调节器
对定子线圈端部渐开线(包括过渡圆)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推导,给出了端部曲线待求参量所满足的数学方程,并运用Matlab对1300 Mw核电4极汽轮发电机的定子线圈端部进行了精确的求解,根据求解结果运用Pro/e完成了该型发电机定子线圈及胶化线模的三维参数化设计。
通过等值风路法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计算法两种不同的计算手段,对采用副槽通风冷却方式的20000 kw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的通风系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介绍了通风计算的方法,计算和分析了其内部通风系统,对于该电机定转子内部流场进行了详细的了解。最后对使用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做了比较,分析了使用不同方法造成计算结果差距的原因,说明了本文中使用的两种方法可以得到可靠的结果。
根据600 MW亚临界燃煤机组协调控制系内在机理的分析,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运用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等原理。从而推导出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利用slMu LlNK软件搭建仿真系统,经过仿真实验后和实际运行数据相比模型能较好反映现场运行。分析仿真数据,阀门开度的扰动作用时间短于给煤量扰动和机组负荷大小本质上是给煤量的来决定的。
目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JPEG图像载体隐写已经可以达到较高的隐蔽性及鲁棒性,但隐写容量相较于传统的空域隐写仍有较大差距。叙述了在已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基于扩展DcT块变换的改进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隐藏容量,并使其在隐蔽性和展示性方面优于既有算法。
近年来,不断有不同容量发电机组运行中发生定子线圈冷却水的超温和压力故障。介绍了研究结果,该故障系由系统内部的腐蚀产物沉积所致,通过腐蚀产物分析和细致的实验室小型试验,系统化学清洗工艺方案得以确定,多台机组的现场实施效果说明,化学清洗可对系统内部的腐蚀产物和沉积物进行比较彻底的清除,使定子冷水系统故障得到高效迅速的解决。
为进一步完善目前状态检修工作,提出一种基于多Agent系统的状态检修管理平台。此系统通过流程化和模块化的管理机制,可以有效提高状态检修诊断效率和诊断定位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规范状态检修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介绍了分布式发电的概念以及分布式发电的发展,并从电压、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三个方面就分布式发电的引入给配电网带来的影响作了概括。
当光柴蓄交流微网运行于自治模式下,光伏微源输出功率的随机性及柴油发电机较差的负荷跟踪能力都会导致系统的频率波动。在微网中配置一定容量的储能并运用储能特性改善这一问题是微网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之一。本文在建立光柴储微网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模糊比例-微分的系统频率控制策略,动态实现了对储能单元的能量调度,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策略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由于负荷突变和光伏波动造成的频率波动问题,从而提高了
总结了近30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以SF6分解气体为重点,探讨绝缘故障中(如电弧、火花和电晕放电等)各种故障条件及外界因素对SF6气体分解物的组分、含量和生成速率等的影响,分析SF6分解物与绝缘故障的对应关系,并对基于分解气体法的SF6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发展做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