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高度碳纳米管对场发射显示器的影响研究

来源 :第六届中国纳米科技西安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h15811353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制作过程存在高度不一致的情况建立了场发射模型,计算了碳纳米管阴极的电场强度分布和各碳纳米管尖端的电场强度大小。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指出:碳纳米管的不同排列和不同高度导致导致一些碳纳米管在场发射需流经较大的电流,这种局部的大电流会烧毁这些碳纳米管电流通道,使场发射阴极逐渐失效。
其他文献
复合光波导在光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膜厚达13μm的光滑平整的PMMA膜和具有紫外感光性的膜厚为1.76μm的SiO2/ZrO2凝胶膜,研究了SiO2/ZrO2凝胶膜的感光性及紫外光照对两种薄膜折射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PMMA膜为包层膜,SiO2/ZrO2凝胶膜为芯层膜,实现了光波导的包芯层复合.利用SiO2/ZrO2凝胶膜的感光性,结
以TiCl4与NH3H2O为原料,在Triton X-100/正戊醇/环己烷/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制备空心球形二氧化钛.通过SEM对不同制备方式、pH值下的二氧化钛进行表征,发现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制备出形貌为空心、粒径大约在1~5 μm之间的微米球;通过XRD表征,发现表面活性剂的存在提高了二氧化钛锐钛矿晶型转变的温度。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Sol-Gel)法在Pt/Ti/SiO2/Si基片上制备纳米尺度的PZT薄膜,研究了520nm和670nm两种不同厚度PZT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电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厚度为670nm的压电薄膜,其(110)面的择优取向性更强;520nm的PZT薄膜晶粒均匀,排布有序,具有较好的表面质量;电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520nm的PZT薄膜的漏电流为0.64nA,是670nm的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了RuO2/TiO2/FP(漂珠)复合光催化剂,通过SEM、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高效氯氰菊酯(BEC)杀虫剂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研究了RuO2/TiO2/FP的光催化性能,探讨了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及采用太阳光做光源处理BEC的可行性。结果表明,RuO2/TiO2/FP用量为500mg/L、初始浓度为45mg/L、初始pH为6.5、通气量为200mL/min,
本文采用水浴和水热结合的两步法,即先在60℃水浴条件KBH4、Se粉反应制备出澄清的KHSe溶液,加入ZnNO3·6H2O以及NaOH形成淡黄色的浊液;将浊液移至反应釜中,进行不同条件的水热过程,得到不同粒径的ZnSe纳米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粉体进行了物相鉴定与形貌观察,制得的样品均为闪锌矿型ZnSe,水浴样品平均粒径为3~4 nm,水热条件的变化,影响ZnSe纳米粉体颗粒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方法,在涤纶纺粘非织造织物(PET)表面沉积了纳米二氧化钛(TiO2)功能结构层.研究在不同氧气流量的溅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沉积纳米TiO2织物的光学透射性能。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纳米TiO2结构层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实验表面:氧气流量是在PET织物表面直流反应溅射制备纳米TiO2功能结构层的一个重要参数,随着氧气
本文以Al(OHH)3作载体用浸渍法负载铁为催化剂,以乙炔为碳源、氩气为载气分别在400℃、460℃、600℃和700℃温度下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进行了催化反应,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400℃时合成了纯度较高的内包铁洋葱状富勒烯.同时,还详细探讨了CVD催化合成内包铁洋葱状富勒烯的生长机理,从理论上分析了低温合成内包铁洋葱状富勒烯的合理性。
采用CVD方法,以金属镓和氨气为原料,在Si(111)衬底上成功制备了GaN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进行了成分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GaN薄膜为六方纤锌矿结构薄膜.
以煤沥青为碳源、二茂铁为催化剂前驱体、氢气为载气,在氩气气氛下,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出了由碳纳米管自组装的线团状碳材料。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及X-射线衍射(XRD)等实验手段对生成的产物进行了形貌、结构的观察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主要为高纯度的碳纳米管自组装的线团状碳材料,碳纳米管的直径约为20-45 nm,微球直径约为0.5 μm.
借助ISE软件,以调试后各参数性能优良的图形化SOI LDMOS器件为仿真平台,研究并分析了栅氧化层厚度,漂移区浓度,沟道浓度,SOI层厚度四个结构工艺参数对图形化SOI LDMOS跨导gm的影响。文章指出了对跨导gm有影响的因素,并为降低跨导应该进行的参数调节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