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章得出广州机场2006年3月6日发生的低云低能见度天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与降水活动以及相关联的大气稳定度、逆温层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对流层中低层的大气不稳定造成降水,为下层的低云和低能见度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而近地面层湍流和逆温推动了低云和低能见度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分析静止卫星TBB资料以及使用逐时的地面自动站资料与最近一次的探空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监测和预报此次天气减弱和结束的方
【机 构】
:
民航中南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广州,5104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得出广州机场2006年3月6日发生的低云低能见度天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与降水活动以及相关联的大气稳定度、逆温层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对流层中低层的大气不稳定造成降水,为下层的低云和低能见度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而近地面层湍流和逆温推动了低云和低能见度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分析静止卫星TBB资料以及使用逐时的地面自动站资料与最近一次的探空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监测和预报此次天气减弱和结束的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泰安市1951-2005年气温变化趋势得知:泰安年平均气温呈先降后升的趋势,1951-1970年气温呈下降趋势,1970-1990年气温平稳,1991年至今气温持续偏高,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气温连续九年偏高.四季气温变化基本呈抛物线型,除夏季气温变化幅度不大外,其他三季气温升幅均逐年增大。
本文引进自然基小波概念,从小波原理上说明它是离散小波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可以反映气象要素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周期,应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全国160个代表站1951-2004年的月降水量数据进行试验,按照不同的时间间隔(年度、半年度和季度)分别构成不同时间分辨率的降水量时间序列进行自然基小波分析,其结果有助于追溯影响降水量变化的某些强势气候影响因子;从160个代表站的历史数据自然基小波分
选取青海省4个农气观测站的大杜鹃始绝鸣物候现象及气候资料,分析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大杜鹃自然物候现象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大杜鹃的始至绝鸣期间隔日数呈现延长的趋势;大杜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当上年9月至当年6月的降水增多10mm时,湟源大杜鹃绝鸣期及始~绝鸣间隔日数提早(缩短)1~2d,其余响应不明显.当上年9月至当年6月的日照增多10h时,互助、共和的大杜鹃绝鸣期及始~绝间
选用1994-2003年春小麦固定地段的0-10cm、10-20cm、40-50cm土壤相对湿度及10年逐日降水、气温资料,计算土壤相对湿度与前期、近期降水以及气温距平的相关系数,以土壤相对湿度为自变量,以前期、近期降水以及气温距平为因变量,建立干旱动态监测指数方程,将监测指数划分为重旱、轻旱、适宜三个等级,给出了干旱动态实时监测在2004年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利用邵阳市地面气象观测站(57766站号)1976~2005年3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了邵阳市雾发生前或发生时大气低层部分气象要素的特征.统计了雾的时间分布和极值;通过计算,分析了气象要素的分布区间与雾发生频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当近地面水平风很弱,相对湿度为91%~100%,温度露点差在0~1.9 ℃,饱和湿空气气层处于稳定或弱不稳定状态时雾的发生频率较高.
计算了大气整层水汽汇的垂直积分-即整层大气对下垫面的水汽净输送量,并以此作为本地洪涝年分的划分标准,将我市洪涝年份划分为洪水年、内涝年和局部内涝年;划分了洪涝时段,分析了洪涝出现在不同时段的气候成因和造成的影响;并与降水距平划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反映:利用整层大气对下垫面的水汽净输送量作为本地洪涝的划分标准,能更好的反映出洪涝的程度.
本文通过环流背景、天气成因、卫星云图及TBB等值线、雷达回波强度图象和速度图象对2006年4月9日发生在贵阳龙洞堡机场的500hpa阶梯槽引起的两次雷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凌晨04:20的过程是由于500hpa高空槽引导地面冷锋经过贵州中部引起的,下午16:30的过程是由于500hpa高空槽引导地面辐合线经过贵州中部引起的.且下午的过程比上午的过程更为剧烈.
文章利用世界区域预报WAFS系统(以下简称WAFS)数值预报产品,结合暴雨天气形势概念模式和WAFS夏季暴雨预报释用模式,对上海地区2006-7-23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依据北京地区15年(1990~2004年)的空军信息化资料和常规探空报文,对本地区局地雷暴大风发生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表明,北京地区雷暴大风发生的次数多、强度较强,伴有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雷暴大风日数以6~9月份居多,其中7月份最多.雷暴大风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峰值时间发生在午后15时至晚上22时之间.天气学研究表明,有利于雷暴大风产生的环境条件:热力结构为大气低层暖湿
利用闪电定位实测资料,以及自动气象站逐时雨量和自记雨量资料,对山西省2005年8月11~12日副高西进北抬过程中其边缘meso-γ、meso-β尺度的对流性强暴雨和2005年8月16日副高东退南压过程中高空低压槽前与副高西北侧之间的持续性强暴雨过程的闪电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次暴雨过程都具有负地闪占主导地位,正地闪频数很低、正地闪强度远大于负地闪强度、正地闪强度的最大值与暴雨中心相吻合的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