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抗氧化容量分析研究

来源 :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m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衰老是众多爱美人士关心的焦点,为了让皮肤更加白皙和健康,人们通常会使用一些含有可以清除自由基成分的化妆品,而抗氧化容量的检测可以为化妆品的鉴定和评估提供直接依据。在本文中,建立了一个基于N-doped graphene/TiO2(NGT)的光电化学(PEC)平台,并将其应用到抗氧化容量的检测中(图1)。该原位合成的NGT纳米材料,通过XPS技术和透射电镜能谱元素面分布进一步证实了石墨烯骨架中N原子的成功掺杂[1]。
其他文献
温度对电化学反应过程有显著的影响.物质在电极表面的传质速率、氧化还原反应电势以及吸附和脱附过程等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溶液温度升高或者降低的传统方法是通过恒温槽等仪器来改变整体溶液的温度,但这种方法需要恒温槽或专门设计的检测池,影响参比电极电位,改变温度计恒温过程缓慢,能源消耗大.为了克服以上不足发展了一种工作电极加热方法.20世纪90年代,德国Gründler教授建立了高频交流电加热法[1].
手性是自然界的属性,构成生命体的基元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都是手性分子,因此,发展有效的手性识别与手性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学以及生命科学等研究领域具有深远的意义。众所周知,毛细管电泳(CE)技术因其具有分离效率高及样品试剂用量少等优点,已被广泛地用于手性分析研究中。
过渡金属磷化物是磷原子进入过渡金属晶格而形成的金属间隙化合物,由于具有极强的导电性、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1],可作为性能优异的电极材料用于电催化及传感领域。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会阻碍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而降低催化效率,因此,无表面活性剂过渡金属磷化物纳米结构的制备是其催化及传感应用的重要基础。广泛用于制备过渡金属磷化物的高温有机液相法过程繁琐,大量使用多种有机溶剂,且需大量表面活性剂以避免粒子团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到胞外的纳米尺寸(50-150 nm)的囊泡,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其与细胞间通讯紧密相关,在癌症发育与免疫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但外泌体的分离纯化及分析存在巨大挑战。本论文提出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外泌体捕获新方法,并进一步对外泌体进行化学编辑,应用于药物精准靶向释放。如图1所示:供体细胞在细胞膜表面修饰双配体Biotin和Avidin并吞噬抗癌药物,该细胞释放外泌体时将双配体和药物一
传统的基于适配体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ECL)大多需要将电极浸泡在不同温度的溶液中实现DNA 的杂交以及信号放大等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比较复杂。热电极的主要优点在于改变电极周围温度的同时可以保持溶液整体的温度不变[1],因此可以简单地通过热电极的温度调控性能,直接完成杂交及扩增反应中的温度切换,从而不需要其他的控温设备就可实现原位杂交、扩增的功能。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Aβ)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聚集与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2].Aβ是由β-及γ-分泌酶切割Aβ前体蛋白(amyloidprecursor protein,APP)产生的,探究Aβ的产生、聚集过程对AD 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
化学多维校正方法与各类现代分析量测仪器相结合,利用“数学分离”代替或增强化学或物理分离,进一步解决生命等复杂体系多目标物精准定量分析难题,从而提供复杂体系强有力定量分析策略。它具有“二阶优势”:即使有未知背景及干扰共存也可对复杂体系中感兴趣多组分进行直接、快速、同时精准定量分析,不仅十分灵巧,而且“绿色”。
基于光、电信号转换的传感器由于其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能够实现生命体系中生物分子高通量、原位、动态检测,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光、电信号转换的传感器性能密切依赖于光、电活性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调控。得益于氮元素的掺杂和几何结构的调控,与传统纳米碳材料相比,石墨相氮化碳材料(g-C3N4)展现出在更大范围内光、电转换性质调制的潜力和在生命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检测细胞中功能小分子的浓度对于理解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和实现细胞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但某些细胞中功能小分子的浓度(例如双氧水)是很低的,传统的碳材料和贵金属纳米晶由于其低的催化活性使得检测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本报告,将重点介绍我们在新型多金属纳米晶和异质结纳米晶高效电催化剂调控的最新进展。
近两年来,本课题组采用各种功能杂化材料制备技术,以石墨烯作为新型的二维功能载体,制备了一系列石墨烯基功能纳米杂化材料;同时通过化学剪切和异原子杂化技术,改善石墨烯的物理化学性能,进一步制备了一系列石墨烯纳米带、石墨烯量子点或氮杂石墨烯基功能杂化材料;通过各种表征测试手段探究了杂化材料的性能,揭示了杂化材料中各组分间的相互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