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风险红线划分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与基准/标准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r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突发性环境风险不断加剧与凸显,根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环境质量公告,须由环境保护部处理的环境污染事故已经由2004年的67起[1]上升到2012年的542起[2],9年间增长了8倍多。同时,有毒有害物质的长期排放而引发的环境健康风险问题也日趋严峻,在"十一五"期间发生的232起较大的(Ⅲ级以上)环境事件中,有56起为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事件;而37起环境事件发展为群体性事件中,涉及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就有19起。这些健康损害事件对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使人们开始认识到环境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从源头上有效的防范风险、减少损失,为环境风险防范发挥重要作用。有鉴于此,我国在2013年开始试行的《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求(试行)》中,明确提出了划定环境风险红线的要求,但受现有研究基础所限,并未给出相应的方法。因此,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城市人群健康风险评价技术方法或框架,具有极强的紧迫性和实用性。
其他文献
  沉积物质量基准(Sediment Quality Criteria/Guideline,SQC/G)是底栖生物免受特定化学物质危害的保护性水平,是化学物质和底栖生物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的反映.SQG不仅是
  典型全氟化合物和多溴联苯醚对生态环境存在潜在风险.采用PFOS/PFOA和PBDEs对我国生物物种的生态毒性数据,根据欧盟现有化学物质风险评价技术指导文件,对不同环境介质中
  污染场地的科学诊断是场地风险管理的基础。本文借鉴了流域水质应急基准的基本理念,构建了污染场地土壤生态毒性诊断结果的评判体系,建立了"五级五分制"的综合评判方法,方法
  目前我国关于土壤环境基准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以保定市农田潮土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搜集的本土生物毒性数据,结合8种陆生植物(小麦、玉米、莴苣、黄瓜、白菜、大豆、
  水质基准是制定水质标准的科学依据,在保护水生生物和水生态安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而言,水质基/标准的重要性已经受到广泛重视,众多研究已经对国家尺度上的水质
  三氯生(Triclosan,TCS),作为一种广谱抗菌剂,广泛用于个人护理产品(如牙膏、化妆品)、日用消费类产(如纤维织品)、医疗用品(如牙科类耗材、医用杀菌剂等)以及家居清洁用
  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和联合毒性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在水质参数影响下重金属的单一毒性已有很详尽的研究,并提出了预测模型如生物配体模型-BLM(biotic ligand
  我国已经系统地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开展水质基准的研究工作.由于水体污染物种类繁多,因此在建立相应污染物的水质基准过程中,
  本研究通过整理和汇总我国近岸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铜的环境暴露浓度,以及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分析我国近岸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铜的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近岸海域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ERA) methodologies for consumer product chemicals are well-established in most developed regions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