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构造演化的同位素年代学和热年代学制约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shua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印支地块与扬子地块的边界,哀牢山-红河剪切(断裂)带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及其对于印度-欧亚碰撞过程的调节作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哀牢山-红河剪切(断裂)带经历了早期的左行走滑韧性剪切作用和晚期右行走滑-正断断裂作用,前者表现为哀牢山深变质岩主体的剪切变形作用,后者主要表现在北东侧的红河断裂的脆性活动。本文期望从同位素年代学和热年代学角度对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构造地质过程和科学问题予以解读。
其他文献
依托东山临海实验与观测站的4口监测井,建设了地下河口监测平台。平台由锚锭自动升降系统、锚锭式多参数温盐深仪、微型井潜水采样泵、镭同位素延迟符合测定仪、阿尔法能谱氧气检测仪五部分组成。同时此平台还预留多个接口,可与多种设备联用,以实现地下水中温度、盐度、地下水位的连续观测和溶氧、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无机碳、碱度、pH,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痕量金属(如铁、钡等)和示踪地下水入海的天然示踪剂镭和氧的长
锑,第5周期A族变价元素,是一种有毒致癌的类金属元素,已成为国际上最为关注的全球性新型环境污染物,被列为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之一.然而,现阶段迫切需要深入加强对地表环境中锑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岩-土-水环境介质中锑的迁移转化及其环境效应的认识与理解,为水土环境锑污染的评价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从锑的生物地球化学性质与循环过程、硫化物矿物的氧化溶解与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迁移、硫化物
会议
本研究选取鄂尔多斯白至系地下水盆地北部典型湖泊排泄区,于2016年9月在乌审旗境内采集地下水和湖水样品,利用水化学与同位素相结合方法,揭示不同循环深度的地下水流动系统及其地下水化学组成特征,识别地下水硫酸盐的主要来源及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旨在深入探讨地下水循环及其化学演化规律。
青藏高原湖泊是研究及确认汞同位素分馏机理的绝佳场所。湖泊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可记录流域内短期及长期的环境变化。对位于中国青藏高原的高原湖泊纳木错的水体剖面及入湖河流汞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2016年9月在纳木错采集了九条河流,2个湖泊剖面以及剖面沉积物样并分析了样品的汞同位素组成(均以NIST3133为标准)、主微量元素浓度、主要阴离子浓度、DOC(溶解有机质)浓度等。
本研究对2014年3-4月采集的长江干流宜宾至入海口段河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揭示长江流域硫酸参与的岩石化学风化作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示踪河水硫酸盐的来源,探讨硫酸参与对流域碳酸盐风化和碳汇效应的影响机理。
惰性气体,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和在环境中混合输运机制简单,是理想的同位素示踪元素.其中放射性惰性气体同位素85Kr、39Ar和81Kr,覆盖了14C不能覆盖的广大年代范围,其定年适用范围分别为2-50年、50-1500年和5-140万年.原子阱痕量分析作为一种新型的激光探测技术,通过直接探测样品中同位素原子的数目来快速、准确地测量同位素的含量。搭建完成了样品采集和处理装置,包括地下水现场脱气装置
近年来,随着质谱仪技术的提高,Hg同位素在研究Hg的源解析和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然而,以往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生物样品和地质环境样品,而对于水体中汞同位素分馏及过程的研究较少,仅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气降雨、湖泊、冰川、海洋等方面,而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且承载大量物质到海洋的大中型河流Hg同位素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本文选取珠江流域对Hg同位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珠江流域河水样品Hg浓度变
钾长石是酸性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之一,因其钾含量高并普遍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在40Ar/39Ar定年及热年代学研究广泛应用.伴随着测试数据的不断积累,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钾长石40Ar/39Ar定年中存在若干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些钾长石样品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定年得到了起伏不平的复杂年龄谱,在反等时线图解上数据点散乱分布。对此,尝试将真空击碎定年技术应用于钾长石,探讨钾长石真空击碎40Ar/
锆石标准物质是锆石微区原位测年的分析基础,虽然研究人员也尝试用合成锆石来替代天然锆石年龄标准物质,但是由于Pb无法进入锆石结构以及晶格应力作用使得这类尝试失败.因此,天然锆石标准物质在LA-ICP-MS的U-Pb定年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一件经过前期实验、符合错石标准物质要求的天然错石,利用经典的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ID-TIMS)测年方法进行精确定值,获取一种待选错石标准物质的准确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