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古韵的重现--南京城河道景观调查、认知与评价报告

来源 :第八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_vis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笔者认为秦淮河环境整治及滨水景观改造总体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造后的外秦淮河风光带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其主要有三大特点:1、拥有独具特色的"秦淮河+古城墙+绿色长廊";2、河流横贯南京主城段,是老城与河西新城的分界线;3、反映南京融古都特色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文化景观长廊.南京的改造范例对于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以集合式节能住宅空间优化设计为出发点,通过理论分析选取指导其空间设计的量化指标:体形系数和自然通风水平,加以理论阐述;进而针对寒冷地区(以大连为例)集合式住宅的特点提出指导设计的策略原则.以能耗模拟软件DeST-h为辅助设计工具,通过对实例的模拟分析,结合理论,进行集合式节能住宅的空间优化方案设计及结果的模拟检验.
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各种节能措施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建筑上的利用迅猛发展.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围护结构占了较大的比重,其中西墙的节能处理对减少总建筑能耗至关重要.通过对光和风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发展和资源现状的分析,探讨在各类不同的建筑西墙形式中光——热、光——电和风——电利用的可能性及其技术措施,同时对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也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文选择了两间构造、保温情况完全相同,装有玻璃窗的实验箱和实验板房,通过对佛甲草及重庆常见耐旱灌木珊瑚树的4种不同遮阳措施进行实验,得出绿化遮阳最大可降温3~8℃,可见其降温节能效果非常明显.但如果将植物放置在室内,且门窗封闭,会增加房间内的空气湿度,所以应考虑适当通风除湿,以使房间获得最佳热环境.
本文主要针对南京市70年代以来的既有居住建筑外窗性能改造与提升,设计一种机械隔音通风器,力求实现既有外窗采光、通风、隔声和节能多重特性的平衡.通过对南京市玄武区既有住宅外窗的调研,总结现有外窗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适合于既有住宅外窗改造的隔音通风器.本装置外观尺寸为910×270×290(长×宽×高,单位:mm)。风机位于通风器中间位置,两端对称分隔为3个腔体。考虑到制作的便利,主体材料选用有机
当前重庆农村住宅存在三种常见的基本平面类型:①传统穿套式平面布局,②外廊式平面布局,③集中式平面布局.其中以集中式布局为主.因此本文以集中式平面布局为研究对象,以提高热舒适度为目标,通过"原型——改造——二次改造"等逐步优化设计的过程,探索被动式设计策略,突显其在农村低碳居住模式中的重要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基于屯垦戍边而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个计划单列的特殊行政与经济实体,在全国范围内身份特殊,地位举足轻重.本文针对当前兵团小城镇形象建设方面存在的个性趋同、文化丧失的问题,通过对兵团特征的研究,结合自然、人本、文化三大理念,明确规划设计原则与规划识别设计内容,提出规划识别设计步骤,基于CIS、城市CI理论建立兵团小城镇规划识别理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基于屯垦戍边而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个计划单列的特殊行政与经济实体,在全国范围内身份特殊,地位举足轻重.本文基于兵团小城镇规划识别理论广义CI范畴,重点研究兵团小城镇发展模式及产业发展策略两个要素.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出发,以发展模式及产业发展策略为切入点,选择农二师27团作为实证研究,提出27团小城镇发展模式及农业规模产业化经营方式,构建以特色农业种植区为根基、以农副
在对西部长青谷规划开发设计中,研究了中国旅游地产规划开发模式,发现在当今规划中缺乏具有明显地貌特征如山地形态的理论以及实例参考模式.以该案例为例,阐述山地旅游地产规划开发设计的一般步骤.要在人性化前提下,尽量提高土地使用率;完善公共设施与公用设施;“去阶层化”;采用休闲度假与宜居式的“闲居型”的双核结构。
在当代,全球走向低碳经济时代,建筑也要走向低碳生态建筑。重新关注建筑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已不仅仅是出于为民族文化的延续做出贡献,而是关系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减少建造活动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使人类免受“末日劫难”的积极响应措施。传统地方性建筑充分回应了地方气候、自然环境、资源等条件,利用可得的地方材料和能源,用朴素生动的建筑技术和设计手法获得生态性,给予人们发展中国的生态建筑的启示。
近几年,消费文化对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主要体现在对建筑的影响,以及对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的影响.本文着重从后者入手,探讨了建筑作为一种媒介,在表达与制造信息的过程中如何受到了消费文化的影响,并提出了建筑师在这种局面下的历史责任.提出建筑师有责任辨别这种消费文化中的利与弊,要积极地去争取以自己的能力所及来对建筑文化进行掌舵,进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观念,参与到信息(社会思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