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临床应用拾粹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八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tsang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糯米,别名江米、元米、稻米,为禾本科植物糯稻的种仁。糯米性昧甘温,功能补中益气,补肺气,养胃津。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淀粉等多种营养成分。首先作为食物,是粘性小吃,如年糕、八宝粥、粽子及各式甜品的主要原料,同时也是酿造醪糟(甜米酒)的主要原料。而且因其具有独特的性味,既可治病疗疾,又可养生保健,临床常用来治疗感冒、胃痛、带状疱疹、滑胎等病证。同时由于糯米性粘滞,《本草纲目》记载:"糯米黏滞难化,小儿、病人最宜忌之",故老人、久病体弱者宜慎用。本文着重介绍糯米在呼吸科、消化科、妇产科及皮肤科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其他文献
寒热并用法为中医治疗大法之一,属"和法"的范畴。寒热并用法是指以寒凉药与温热药相互配伍运用,使其既相反又相成,从而发挥治疗作用的方法。张声生教授认为脾胃易寒易热、多因致病,脾胃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导致临床上脾胃病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证候。张声生教授临证强调治疗脾胃病应当首辨其寒热虚实、结合病变脏腑,并根据疾病的特点常采用相应寒热并用法,如温中清胃法、温中清肝法、暖肝清胃法、清上温下法、温
会议
IRBIT蛋白(IP3R-binding protein released with 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是一种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研究发现IRBIT蛋白对多种HC03-相关转运体,包括Na+-HCO3-转运体(Na+-coupled HC03-transporters,NCBT)、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cystic fibrosis tran
会议
张声生教授认为脾胃往往因虚、因滞、因瘀为病,气虚则气必滞,气滞则血必瘀,气滞则易生痰、生热、生湿、食积。治疗脾胃病重在调畅气机,提出补气、升清、降逆、调气、理气、开窍、行气、破气、清气、固脱、搜风、扶阳、醒神十三法调畅气机,并多法并用,临床往往取得良好疗效。
会议
临床中我们常见以胃脘部胀满不舒,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等为主诉就诊的患者,他们中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诸多消化系统疾病,这些皆可归属于中医痞满病证的范畴。近年来,对该病证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的重视。目前西医对于该病证大多应用促动力、消化酶等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欠满意。我国古代先贤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随着自然以及社
会议
长夏季节时值夏秋之交,阳气尚盛,雨水渐多,是一年之中气候最炎热最潮湿的季节。湿土同类相召,同气相求,湿热之邪易伤脾阳而助胃腐熟水谷,出现一系列的脾胃疾病。与此同时,五行之间相生相克,脾胃的病变又会影响到其它四脏的变化,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变生它病。长夏时节暑必夹湿,因此治疗上必须兼顾两者,既要化暑湿以助阳气,又要清暑热以养阴液。同时根据邪气病位的不同因其势而利导之,宣上、畅中、渗下并行。长夏时节,除了
会议
肝、脾、肺三脏关系密切,它们是人体气血流转的重要枢纽,也是影响水液代谢,湿邪形成的重要脏器,而一脏生病常累及他脏,构成肝、脾、肺三脏同病的复杂病机,并逐渐形成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现分享医案一则,辨证属肝脾肺三脏同病,诉之于肝风、脾湿、瘀血。以疏肝健脾,祛湿化瘀,供大家共同学习参考。
会议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伤寒论》方,《伤寒论》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原方主治太阳病因误治邪陷枢机不利,虚实夹杂,表里俱病之变证,主要以少阳邪郁而出现神志症状较为突出者。症见胸胁苦满,烦惊谵语,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心悸等症。在临床常用此方加减,白兆芝教授治疗一些内伤杂病如失眠、胆怯、痞满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会议
目的:传承名老中医张金良主任医师从肝论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通过数据挖掘寻找和发现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将所有纳入病历的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建立最佳的病案数据挖掘模型,系统诠释证、症和方、药的对应规律。结果:药物使用频次分布统计显示共使用药物126种,其中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饮片包括茯苓、白术、柴胡等20味中药;用药模式分析共得到常用药对82个,3味药的核心药物组合163个,4味药及以
会议
达原饮见于明代医家吴又可所著《瘟疫论·上卷》,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七味药组成,原文为:"温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也。初得之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其时邪在夹脊之前,肠胃之后,虽有头疼身痛,此邪热浮越于经,不可以为伤寒表证,辄用麻黄、桂枝之类强发其汗。此邪不在经,汗之徒伤表气,热亦不减。又不可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伤胃气,其渴愈
会议
邓贵成主任,幼承家学,勤学经典,理论基础扎实,曾师从中医名家刘春圃教授学习,临床工作50余年,学验俱丰,现为北京市"3+3"薪火传承邓贵成老中医基层工作室指导老师。邓贵成主任对痰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见解,健脾、理气、化痰相结合,效果佳。邓老临证中重视"望闻问切"。痰病,望:主要是望形体、望舌苔。肥胖的人体内多有"无形之痰"。皮肤油腻、身材肥胖,是痰浊内阻的表现。舌苔厚腻,是水湿污浊最直观的表现;闻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