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因斯坦科学创新的思维模式

来源 :全国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573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创新中的思维模式研究,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思维模式"涉及科学方法论的方方面面."思维模式"包括了"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构"."思维过程"着重从"时间",按历史进行研究;"思维结构"着重从"空间",按逻辑进行研究.研究科技创新中的"思维模式"则能突出主要的"方法特色",有利于更深入地研究"科学创新"的规律,也有利于更深入地研究"思维模式"的规律.世界上已经有许多"科学创新"的成果,都可以分别研究这些"科学创新"中的"思维模式".本文着重论述爱因斯坦科学创新中的思维模式.本文论述了爱因斯坦的科学创新是应用了"两面神思维".从非言语变换为语言,需要有"传播思维".科学创新需要经验,但经验归纳不出理论.思维过程: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思维结构:逻辑思维、操作思维、形象思维、传播思维.探索爱因斯坦科学创新的思维过程:"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初级水平阶段,"结构转换"是创新思维的中级水平阶段,"综合分析"是创新思维中的高级水平阶段.探索爱因斯坦科学创新的思维结构.自我反思科学创新的思维模式.
其他文献
Conway与Kochen的"自由意志定理"不仅强化了人们对粒子行为非决定论性特征的认识,亦揭示了粒子具有自由意志.基于该定理,为了人类自由意志最终获得合理的科学哲学解释,并在莱
哥本哈根学派作为量子物理学界公认的"正统解释",对量子力学理论体系建立起到重要作用.哥本哈根解释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主义思想.这些思想表现在量子力学对客观物理世界的认
本文采用"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方法模拟了盆池旋涡现象,得到了旋涡的生成与演化过程,并且将计算结果与Burgers 涡模型进行了对比.此外通过理论推导,提出"汇球面"
作者认为从上个世纪后期以来,以埃弗雷特对量子力学的形式体系提出的相关态解释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物理学家的支持,同时也使以此为基础的多世界理论成为当代物理学哲学中关于
对于牛顿第二定律f=md2s/dt2这个公式,笔者曾经从视觉主义角度解释过这个公式,这里先简单说一下笔者的阐释.人有五官,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五官之中,视觉和听觉是
论文以美国科学哲学家保罗·汉弗莱斯(Paul Humphreys)的专著《延长的万物之尺——计算科学、经验主义与科学方法》为中心,介绍并分析汉弗莱斯的认识论思想.汉弗莱斯是美国弗
  库恩和费耶阿本德认为,如果在科学革命中一个理论T1变迁为理论T2,那么即使这两个理论均包含同一个概念W,W也会发生意义变化;这正是不可通约论题的一个重要论据。对此,一个
  1935年为论证量子力学的完备性提出的EPR悖论开启了量子信息思想火花.20世纪80年代,由本奈特和多依奇等人研究和推进导致了量子信息研究的爆发.量子信息技术用量子力学机
Cochlear traveling-wave mo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hearing system ofearly qualitative and initial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on cochlear travelin
  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之一。尽管这一理论的预言与已有实验精确吻合,其基础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就是测量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自2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