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洪水频率及用水保证率的重要影响

来源 :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jo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黄河流域干支流代表性水文站点径流特征分布变化的计算与成果分析,认为无论是黄河流域还是其他流域,在某一相关区域内拟建、在建和已建的水利工程所涉及的基本水文特征量(如洪峰流量、年径流量、汛期径流量等)往往是相互关联的,若自然条件发生了变化或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特征量的参数(如均值、离差系数C<,v>、偏态系数C<,s>或偏度等)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就会造成不同河段的洪水频率、用水保证率发生相应变化。因此,深入分析、研究和掌握其中的定量变化规律,是进行水利工程科学决策、设计、投资、有效管理和利用的基本前提,对防汛抗旱工作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其他文献
针对约旦沙漠地区的小型蓄水坝设计,对一个37km的集小流域的降雨及径流进行了观测。在两年时间内记录了8次径流,据此推导出了降雨强度和径流系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附近水文站60年时间系列每天降雨量的统计分析,显示每年日最大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本研究中,对过去30年不同重现期的最大降雨进行了估测,所用时间系列是固定的。降雨强度和径流系数之间的关系被用来估测大型降雨的径流峰值。在20世纪90年代,在相
通过对近年水质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影响引黄水库水质变化的成因主要是水源系统的特点、水力停留时间、水库周转水量以及引黄水质,根据水源现状及水质变化规律,探索了对水库水质进行修复的技术。研究结果显示,藻类、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等指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氮、磷与藻类含量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本文介绍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河口三角洲治理的概况,重点描述了目前河口治理所面临的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分析了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先进的河口管理经验,从中得出对我国河口三角洲治理的启示。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的破坏,世界上很多河口三角洲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消失的海岸、沉降的三角洲、受污染的水域,再加上台风的袭击,使成千上万的人被迫迁移到其他地方。探讨了当前国外河口治理的经验,以指导我国的河口
黄河三角洲受历史流路频繁改道的影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十分落后。1949年以来,政府移民及石油开采带动了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实行了流路不断改道措施,三角洲范围内依然土地荒凉,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并未得到改善,有的地方还恶化了,湿地退化,生物群落减少,原来陆地采油变成了海水中采油等,其根本原因是流路不断改道影响着人们的发展思路及其治理规划。改善黄河口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是稳定河口入海流路治理。为此
地表特征参数是数值气候模型和地表能量平衡方程中的重要参数,也是研究地表物质、能量平衡的基础,因此应用遥感方法反演区域地表特征参数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利用经过验证的MODIS科学组提供的NDVI和Albedo产品,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NDVI和Albedo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了其季节性变化特征,以便为MODIS数据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应用提供了案例,以便为进一步揭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物质、能量流动提供支
近年来,景观生态学方法在自然保护与恢复生态学研究中受到广泛重视。本文在中荷合作项目--黄河河口区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的框架下,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景观生态学方法有助于从景观尺度上确立湿地恢复目标及其空间定位、模拟湿地生境演化以及评估湿地修复的生态后果。通过对不同水量配置预案的景观生态效应模拟、对比和分析,可以为黄河河口区生态需水规划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生态型水质调查包括生物有机体,如鱼、水生昆虫、藻类,以及非生物水质,如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固体悬浮物(SS)、电导率等。本文采用修正的ISC模型模拟的生态型水质调查结果来了解江子翠汇流口的生态状况,结果显示水文及岸边植物得分相当低,其表明沿河水库、水坝及岸边非常少的植物及草地覆盖对沿河径向连续性产生了负面影响。5个次指标中,水质显示最高得分。影响导电率的潮汐效应可能是这个矛盾结果
利用航拍图片可以分析和评价台湾淡水河红杉湿地植被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红杉的蔓延生长导致了栖息地多样性降低。采取的相关措施和麦坡湿地试验保护了栖息地的多样性。此外,通过在南十字岛部分区域开展的树木清除试验,研究了红杉在河口环境中所起的作用。
河流流域的地形学,人文活动以及土地使用的调整会影响沉积的形成过程,并会导致下流三角洲环境的改变。这些变化会对流域内生物的生存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拜塔拉尼河是位于印度东海岸的一条中级河流,它的流域覆盖面积达14218km,长度是360km。在过去的100年中,总共有86次水灾发生,水灾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并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与此同时,上游流域土地的不合理开发使得大量
浅层水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一个主要和关键的组成部分。对于他们的优点和应用,人造浅层水湿地在城市暴雨水质改善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暴雨产生的水通过输入人造湿地是一个很复杂的相互作用的治理过程,它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过程。关于人造湿地的设计,水效率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子。关于湿地设计的适宜性,水效率变化范围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一个湿地的水效率能被看做它能治理多少水的能力。传统计算水效率值